阿留申群岛战役日军逐渐走向覆灭战史风云在物品间回响
在1942年6月3日至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发起了阿留申群岛战役。目标是通过突然登陆中途岛、基斯卡岛和阿图岛来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从而夺取太平洋的制海权,为后续作战打下基础。然而,这场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阿图岛上,当时只有46名居民,他们面对1100名日军的入侵,仅有一人被杀,其余45人被送往日本北海道的小樽市附近的战俘营,其中16人不幸死亡。这座位于Chichagof海湾旁村庄的照片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日军从“隼鹰号”及“龙骧号航空母舰”出动凯特(九七式舰上攻击机)轰炸机袭击乌纳拉斯卡岛上的荷兰港,但只造成轻微破坏。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战斗中,只遇到当地阿留申人的轻微抵抗,因为许多居民早已被强行疏散到了阿拉斯加狭地中的难民营。
1943年5月11日,美国收复了阿图岛,并在5月29日实施了一次巨大的突袭,对马萨克湾发动突然袭击。经过一系列激烈、残酷且频密的地面战斗,最终几乎没有一个日本兵生还。这场战役暴露了日本缺乏远见卓识和深思熟虑的致命弱点,是其走向覆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