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些古人有趣的绰号揭秘与野史记载相结合的八卦外号
古人亦有喜好绰号,宋朝历史上那些八卦外号的秘密
在我年轻时,我总是认为古代的人们都很庄重,他们每个人都正襟危坐,每个人都遵循礼节。他们不能做出不符合礼节的事,不管是看、听、说还是动。后来,我才明白了,他们和我们一样,喜欢讲述故事和传播小道消息。今天的世界与昨天相似,历史延续到现在。
论到大宋时期给别人起外号的技巧和想象力,那真是令人惊叹!有一位宰相叫韩忠彦,他身材魁梧但性格淡泊。一位名为曾布的宰相则生于著名文学家曾巩之家,但他个子矮小而性格坚定。他支持王安石的新政策,与高个子的韩忠彦形成鲜明对比,这种高矮参半的情景常常让人们笑得停不下来。因此,“龟鹤宰相”的称呼迅速流传开来。这确实是一种民间智慧,它恰当地描述了韩忠彦和曾布的形象和政见。
还有一个学者叫滕甫,他长得英俊潇洒,是一位翰林院里的学者,以其宽厚待人的性格赢得了“内翰夹袋子”的雅号。在那个国际贸易频繁的大宋时代,东京街头偶尔会出现金发碧眼的人物。而秦观的小儿子秦湛因为他的长鼻子和妩媚面容,被赋予“娇波斯”的美誉,他可能因为长相与西亚人有些许相似。
在政府工作的是黎东美,而陈嘉言则经营一家书铺,他们两个人的特点相同,被共同命名为“虾蟆”。他们居住的地方又近水,又被称作“虾蟆亭”、“虾蟆窝”。这还没完,还有一个调侃诗人写了一首生动诗:“佳名标上苑,窝窟近天清。道士行为气,梢工打作更。嘉言呼舍弟,东美是家兄。不向南方去,将君煮作羹。”这首诗既幽默又尖锐,让人既感到无奈又无法愤怒。
开玩笑起绰号侃侃八卦,小事小错,在古代也是如此,只要不是恶意攻击或诽谤,我们就可以视而不见,将其作为生活中的一份调剂,一笑置之,不必过分介意。此类风情至今仍能感受到,从未真正消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