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场笑谈契丹饮宴中外交官的酒海沉船
近日,一位市长自爆一年有1500多顿饭局记录,平均每天四五顿,令人叹为观止。想象一下,在一千多年前的官场,有人竟然因为陪宴喝酒而丧命。
五代时期,辽朝在中国北方建立,其对当时中原局势影响重大。后晋、后汉及北汉几乎是依赖契丹的扶持才建立起来,所以,这些政权都尽力讨好契丹统治者。
《资治通鉴》记载了公元951年的一个故事。当时,后汉灭亡,节度使刘崇在晋阳建立了北汉政权。他为了与后周抗衡,与契丹人保持密切关系,不断派遣使者请求结盟和庇护。
契丹首领一边接受北汉援助,一边还与后周保持联系,并派人祝贺郭威即位大周皇帝。然而,对于契丹两面作战的情况,无论是后周还是北汉都无能为力,因为谁也知道谁实力强大。
952年4月,辽穆宗告诉刘崇,大周皇帝郭威派特使访问,他答应只要辽国同意,便会每年赠送十万缗巨款给大周。这让刘崇明白了,即便依靠契丹抵御大周,也不能低于十万缗的价格,因为有十二州百姓承担赋税。
于是,“北汉主使郑珙以厚赂谢契丹”,称自己是“姪皇帝致书于叔天授皇帝”,请行册礼。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 北汉对于契丹的巴结程度何其深刻!
郑珙是一位高级官员,但他却在一次宴会上因过量饮酒暴毙身亡。在那个时代,只要不愿意喝酒,就算是在异乡客死,也难逃讥讽。在那样的环境下,要不喝酒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郑珙之死只是众多外交官之一,他们被迫参加由酩畅淑醉至极的人们举办的大型宴会,被灌得昏倒在地。一时间,“因公殉职”成了他们悲惨的一幕。而这些事件最终并未改变历史走向,最终导致了各个国家相继覆灭。而那些因醉酒逝世的人们,只能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