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孟浩然喝酒误前程孟浩然为何不得志1840一1949年思维导图中的物品考古
在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名声并不显赫,他并未像其他同辈那样获得高官厚禄。孟浩然年轻时遵循孔子教导,“父母在,不远游”,专注于家庭和学术研究。几十年的时间里,他博览群书,精通诗词,其作品自然流畅,仿佛随手可得。
到了40岁,孟浩然开始感到失落,因为他的朋友们都已担任了重要职位,而他仍旧是一介文人。他决定前往京城,以自己的才华换取荣誉。但第一次参加考试时,他可能缺乏经验,因此未能如愿以偿。
尽管如此,孟浩然的诗作深受世人的赞赏,如张九龄等当代著名文学家对他的作品赞不绝口。王维,即山水田园诗另一代表人物,也非常欣赏孟浩然,并邀请他到官邸小酌。这次聚会正值唐玄宗有事闯入,他们谈笑风生,当玄宗询问他的诗时,孟浩然借酒兴起朗诵自己之前创作的佳作。当他读到《岁暮归南山》中的一句“不才明主弃”时,却被玄宗批评为自食其果,是因为自己早不求进用,而非玄宗抛弃。
三年后,当孟浩然再次怀念那次机会未能把握之际,他计划再次赴京,但因一次喝酒过量错过了与韩朝宗约定的上京之期。韩朝宗原本打算向唐玄宗推荐孟浩然,但由于这次误会,再度让机会溜走。在这之后,对于失败和错失机遇的经历,人们回忆起来总是充满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