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大全反复吊念千载芙蓉的忠魂
在永嘉县的仙居乡,有一处名为南崖的地方,也被称作芙蓉崖。这个名字让人们想起了一段充满悲壮和感人的历史故事。在《永嘉县志》中记载,芙蓉山位于城北四十八都仙居乡,是一座高耸入云、绚烂如红色的山峰,就像是真正的芙蓉之山。据说,在宋朝时期,当陈虞之率领着军队抵抗元军于此时,牺牲者达到了八百八人。
陈虞之是永嘉县芙蓉村的人,他曾经考取了进士,并担任过广王府记室参军、秘书省校勘兼国史院。他以忠心直言著称,但却因为得罪奸臣,被皇上削职回乡。面对外敌内忧,陈虞之一家人深感愤慨。一天,他与夫人赵氏登上了芙蓉崖,对那片遥远而又古老的景色感到无限感慨,便吟诵出了《述怀》这首诗:“儒冠几扫地,天意竟何如?朝士交游少,山林玩赏多,兴来诗遣送,愁别酒消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二七六年当宋朝灭亡,而元军攻陷临安后,他们继续南下。当元兵至温州时,陈虞之和族侄们带领族人在绿嶂洋附近与敌兵作战,最终退至家乡附近的芙蓉崖。这座崖壁成为了他们抗击元军斗争的根据地。
在暮秋的一次战斗中,当夜幕降临时,陈虞之拿出三尺青锋练习剑术,同时吟唱道:“柳湿征衫晓出关,大荒白剑霜花寒。”他不仅是一位勇敢的将领,还是一位有才华的心灵。
经过长达两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在一二七九年三月份,由于幼主赵被俘身亡消息传来,以及自己部队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加上大势已去,无力再战,只好选择了跳崖自尽。此举震惊了整个国家,从此以后,这块地方就像添上了一个神秘而肃穆的情调。今天,那里还保存着来自元将手中的金质“总把”印,每逢节日,都会摆放在宗祠供人瞻仰,以纪念先辈们英勇的事迹。
楹联上写着:“河山如许悲观伤心半壁难支;冠带凛然生气放大胆戈光祖国独臣抗元”。每到清明寒食节的时候,全村的人都会携老带幼前往岩下寺洞桥边祭拜那些为国捐躯的大英雄们,不仅哀思满盈,更是向他们致以最深切的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