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故事中反复吊起千载之芙蓉为中国民间的忠魂而叹
在永嘉县的仙居乡,有一处名为南崖的地方,也被称作芙蓉崖。这里传说有一个悲壮的故事,牵动了村民的心弦。《永嘉县志》中记载,芙蓉山的山峰耸立,如同绛红色的芙蓉花瓣般鲜艳夺目。在宋朝时期,当地人陈虞之率领军队抵抗元兵于此,最终殉难者达八百八人。
陈虞之出生于永嘉县芙蓉村,是一位才华横溢且忠诚直言的人物。他曾中过进士,但因直言不讳,被贬回家乡。一心报国无门,他与夫人登临芙蓉崖,感慨万千,并吟诵了一首《述怀》诗:“儒冠几扫地,天意竟何如?朝士交游少,山林玩赏多,兴来诗遣送,愁别酒消磨。”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的无奈。
南宋景炎年间(1276年),元军攻陷临安后,再次向温州进发。当他们至永嘉时,陈虞之与族侄率领族人在绿嶂洋战斗,以身家性命抵御敌军。最后,在故土上,他们选择了壮烈自尽。
今天,那片古老而神圣的地带依然保留着那段历史的痕迹。每当清明寒食节到来,当地父老携手前往岩下寺洞桥边祭拜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为他们默哀致敬。这段历史让人们铭记着忠诚、勇敢和牺牲,这些品质将永远激励着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