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豆瓣绿帽之下少年皇帝的悲剧故事
身体可以早熟,但心理需要时间的磨砺。李宥,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突然被推向了教育儿子的重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本人正处在青春期的鼎盛时期,荷尔蒙分泌旺盛,是最适合学习和成长的时候,而他却不愿意放下玩耍的心情去关心自己的皇子身份。李湛,被父亲放羊般抚养长大,他整天与那些不务正业、专门搞小动作的太监们为伍,不求上进,只想享受生活。
这时候,宪宗李纯忙于炼丹求仙,以为有一日能长出翅膀飞上天。他沉迷于丹药中含有的金、银、汞等金属和有毒元素,一直服用下去,最终导致脾气大变,对事情判断失去了以前那种英明。在听到候选人李宥一方阵营声音大的消息后,他做出了一个生平最愚蠢的决定。在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李宥从遂王的小斗笠里脱身,用上了唐朝太子的大檐帽,就这样搬进了东宫,并改名为李恒。老子吃肉,儿子喝汤,而这个鄂王就跟着当上了正式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人物。
孩子们没有人管,他们就会变得任性、放纵、不羁,这种性格虽然在丐帮中或许还能混得开,但是作为皇帝,却显得非常有问题,因为皇帝的目标是要成为国家CEO,让所有人都能吃饱饭。而前者是简单能力的问题,后者则是复杂能力加态度的问题。然而,当时的情况显示出他的态度已经被腐蚀了,那么他的能力如何呢?答案很差。他需要学习,而唐太宗和唐玄宗都是从小刻苦学习起来,他们除了优秀地掌管家事,还精通书法舞蹈诗词。而相反,李湛对书本充满仇恨,即使四岁时就有很多师傅,也不能改变这一点。
继位之后,大典刚结束,他就跑去看戏,“盛陈倡优杂戏于门内而观”。就在宪宗大丧期间,他竟然这么明目张胆地搞娱乐,大臣们都吃了一惊。这证明了这是一个彻头彻尾错误的决定。在五个兄弟中,其它兄弟虽然也放羊一样,但他们至少还有点文化认字之类。如果说其他人好歹有些文化知识,那么李湛就是标准文盲,没有任何知识,只会打猫打狗,与刘克明这样的假太监玩耍。
最后,在众臣簇拥下,尽管不情愿,但他还是接过了唐朝帝国重担。当亲爹对自己长期放羊时,他对老爹没有多少感情。但站在棺材前,他酝酿半天感情,然后只是嬉笑声吓退在场的大臣。此后几个月里,他把皇宫变成了欢乐谷,每天踢足球或者开音乐会,有时候还敲锣打鼓让大家高兴。不知道谁会以为这是新娘入宫呢。
实际上,只要方法得当入情入理,就算敷衍举动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但如果引经据典勤奋一点,再叫古人的孔子庄子出来助阵,那他就会头疼。不如直接说这些材料拿去给你老爹修坟不是更好吗?这样简单易懂又痛快无比,比起啰嗦的话来说自然更加吸引人。
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十二月初八,又一次带着身边的人到山上打狐狸。那一夜发挥特别好,从那以后每次都是一顿满载而归的情景。当晚,在宫里摆酒席共饮,与刘克明许文端苏佐明等同伙举杯畅饮。一醉方醒,无力再言话语,此刻心境舒畅至极。当夜换衣服归寝间,不料刘克明等伺机熄灯暗杀,将其谋害致死。大约到死仍未想到身边的一群绵羊原来都是狼面具下的真实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