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咸丰皇帝曾亲笔御书临潢普护匾为昌图府梨树城兴隆寺是否也体现了当时后宫制度的深远影响
在梨树城的深处,曾有一座名为兴隆寺的古老庙宇,其后来被改称为关岳庙,再由民间传颂为“老爷庙”。据记载,道光元年,由一位名叫演录的僧人以及另一位名叫演福的捐资者共同筹集资金,在城内西大街路北购地400多亩,以此修筑而成。兴隆寺不仅是该地区最古老的宗教建筑之一,而且其主体结构包括正殿、左殿、右殿和后殿,每个殿堂均有三间房,还有两座钟鼓楼及十间厢房。正殿中供奉着关公及其四神将相,而咸丰皇帝亲笔所书之“临潢普护”匾额悬挂于其中,为当时的一件珍贵文物。
除了这些宏伟建筑外,兴隆寺还拥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提的地方。例如,左侧的是碧霞元君庙,而右侧则设有观音菩萨像,以及供奉火神和龙王的小祠。后面的祖师庙里塑造了各行各业祖师的小像。此外,还有一条甬道、一座香亭、二座碑亭以及方丈斋房,其中内藏高2.5尺铜佛坐像一尊。这座庙宇也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它承载了众多高僧戒尘并创始人演福五世圆寂后的故事。
在这个宁静祥和的地方,有着丰富的经书藏品超过100种,每月初一和十五会举行诵经活动。而每年的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以及五月初三,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在遇到旱年求雨的情况下,这里的仪式规模更是显著增加,当时日耗香量达到惊人的2吨。
此外,该寺院还曾经设立了一所小学堂,因为招收女生而遭到了士绅们的非议,最终在1919年关闭。此前,一些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情节都未能得到充分挖掘。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往事如同云烟一样散去,只留下对过去岁月的一点点回忆。
然而,在解放初期,这片土地上的关岳庙遭受了严重损毁,“无遗”的石刻与木构化作尘土。而2016年11月,当地政府开始拆迁改建水上公园过程中,一块裸露出的石墩意外被发现。这块石墩长60厘米、高50厘米、宽40厘米,是原关岳庙建筑的一个底座,但由于缺乏文字记录,我们只能通过这残存部分来想象它当年的辉煌场景。现在,这块宝贵遗迹已经归入县博物馆进行保护与研究,让我们一起向往那个年代,那份历史气息依然弥漫在空气中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