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中华上下五千年国人情深共庆端午
在周成王、周康王的统治时期,周朝政治相对稳定。然而,由于奴隶主贵族加剧剥削,以及不断的战争导致人民不满情绪的增长,周朝的统治者为了安抚民心,不得不采取严厉的手段。周穆王时代,便颁布了三千条刑法,其中五种“五刑”如刺字、割鼻等极为残酷。但是,即便如此,人民依旧无法忍受。
到了西周第十个王 周厉王即位,他对人民的压迫更为嚣张。他宠信荣夷公,并实行了一系列苛政,使得国人怨声载道。在这种背景下,“野人”指的是居住在野外的农夫,而“国人”则指的是都城里的平民。镐京(今陕西西安)国人的怨声越来越高。
召公虎听闻此事,上奏厉王:“百姓已然忍无可忍,大王若不早作改变,将难以收拾。”然而厉王置之不理,只是命令禁止批评朝政,并从卫国请来巫师,以巫师作为间諜,对任何背后议论他的人进行报复。这一措施仅仅恐吓和勒索,让人们互相猜疑,不敢再开口。
尽管如此,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措施并未完全抑制了批评的声音,最终在公元前841年,一场大规模起义爆发,当地百姓攻破宫殿寻找厉王,但最终没有找到。而太子靖被迫逃往召公虎家躲藏,后由召公虎冒充太子送出去保护其安全。
随着这次事件发生之后,国家陷入混乱,没有明确君主时期,因此由召公虎和另一名大臣周公共同领导贵族会议暂代天子的职权,此历史阶段称为共和行政,从共和元年开始计年。此模式持续十四年后,在彘地方逝世的大概是在共和十四年。大臣们拥立太子姬静成为新任君主,即周宣王。宣 王相对于前任来说较为宽容得到诸侯支持,但由于这次动荡,这使得周朝失去了强盛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