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的故事黄道周
黄道周,字幼平,号石斋。明代学者、书画家,以工书善画著称。天启二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通经史、天文地理诸学,对楷书尤精。《儒行集传》、《石斋集》等有作。在书法上遵循古人的规矩,但又不拘泥于旧法,有独特之处。
黄道周的作品中,《诗翰册》最为人所知。这是一本绢本楷書,全长六幅,每幅24.9厘米高,29厘米宽。此册共26行,每行字数不同,体现了作者对墨水的精心运用和对意境的深刻理解。
该册子是在崇祯十二年(1639)由黄道周55岁时所写,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在这之前,他已经在书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以其独到的风格打破了宋元时期沉闷的风格,而是追溯到了更早些时候——六朝时期的笔法来寻求灵感。
清初文学家宋荦曾赞誉他的作品:“石斋先生楷法尤精,其笔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使人叫绝。”这种评价揭示了黄道周在当时文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他作品中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