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籍中山海经传说与神话故事交织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12个国度的人文风情相互对照
在周成王、周康王的统治时期,周朝政治相对稳定。然而,由于奴隶主贵族加剧剥削和不断发动战争,平民与奴隶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周穆王制定了三千条刑法,其中包括五种“五刑”,如刺字、割鼻、砍脚等,以此来维持秩序。但即便如此严厉的法律,也无法阻止人民的反抗。
到了西周第十个君主 周厉王时期,对人民的压迫进一步加剧。厉王倾心荣夷公,这位大臣因而获得极大的权力。为了防止批评,他下令禁止国人议论朝政,并派遣卫国巫师监督这项政策实施。这导致人们恐惧被诬告,无人敢再公开讨论国家事务,即使是路上遇见熟人也不敢交谈,只能偷偷用眼神交流。
召公虎试图劝说厉王改变做法,但他的忠言被视为无效。他还警告说,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将会引起更大的问题。而当卫巫报告称没有任何批评声音时,厉王得意洋洋,但召公虎坚持认为这种方法只会造成更大危险,因为堵塞人的言论比堵塞河流还要危险。
最终,在面临着持续的人民不满和暴乱威胁后,大约在公元前841年,一场规模宏大的起义爆发了。尽管厉王逃离了宫廷,但太子靖未能幸免于难,被迫潜伏在召公虎家中,而后者则冒充自己的儿子送出城外以保护太子的安全。在这个紧要关头,大臣们联合起来暂代天子的职责,并建立了一段十四年的共和行政期间,从而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纪年制度。当最后一位逃亡至彘的地方逝世后的星期几(今山西霍县东北),周宣王继位,他虽然较为开明但也无法挽救已经衰落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