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今长河流神话故事五千年
在周成王、周康王的统治时期,周朝政治相对稳定。然而,由于奴隶主贵族加重剥削和不断发动战争,加之民众和奴隶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周朝的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严厉措施以安抚民心。在此期间,周穆王制订了三千条刑法,其中“五刑”如刺字、割鼻、砍脚等。但即便如此,人民反抗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到了西周第十个君主 周厉王时期,对民众的压迫更为严苛。他宠信荣夷公,大臣们受其影响而更加专权。国人因被迫隐忍,不满的情绪逐渐积累。这一时期,“野人”指的是居住在野外的农夫,而“国人”则指居住在都城里的平民。镐京(今陕西西安)的国人们对厉王暴政感到愤怒,他们私下议论纷争。
大臣召公虎得知这一情况后,上奏给厉王警告说:“百姓已经无法再忍耐,如果不及早改变政策,将会导致乱象四起。”然而,厉王置之不理,他下令禁止批评朝政,并从卫国请来巫师,以监视并诬陷批评者的行为。卫巫为了讨好皇上,便派遣人员到处窃听,那些人员还进行敲诈勒索,对谁都不放过,就随意诬告。而当这些报告传达给厉王后,他便杀害了一些无辜的人民,这样做使得人们之间甚至连路上偶遇也变得紧张,每个人都会匆忙离去,不敢交谈或招呼。
当召公虎再次见到厉王时,他感叹地说:“堵住人的嘴,比堵住河流更危险。如果要治水必须疏通河道,让水流向大海;治国家同样需要引导百姓说话。不让他们说话,只能导致灾难。”
但是,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在公元前841年,当国人的忍耐达到极限,他们举行了规模宏大的起义围攻宫殿,要杀死皇帝。虽然没有找到逃跑中的皇帝,但他的太子靖被发现藏匿于召公虎家中,因此召公虎将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送出去了,从而保护了真正的太子。
经过这场动荡,最终由两位大臣——召公虎和另一个名叫周公的大臣共同领导贵族会议暂代天子的职责,这段历史称为“共和行政”。从共和元年开始,即纪念这个事件,也就是公元前841年之后,一直持续十四年直至周宣王即位结束。此事标志着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的开始。而之后,无论是因为内忧外患还是其他原因,在经历这一轮巨变后,尽管有所恢复,但西周已显露出衰败迹象,再也不能像往昔那样强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