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刺史如何影响梨园的命名
我曾经好奇,梨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据说它是唐朝的哪位皇帝创建的。梨园对后来的元杂剧、明清章回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唐玄宗常常上台扮演丑角,所以在梨园中,通常以丑角为班主或领导,而玄宗亦被称为梨园鼻祖。到了现代,也有很多戏曲艺术工作者称自己为梨园子弟。
《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園。”可知为玄宗时宫廷所设。梨園的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鼎足而三。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園界或梨園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園。
史载,唐明皇选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宫女数百亦为梨院居宜春北院。这便是我国古代文化传统之一部分,它发轫之始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现代人李尤白撰写了《 梨院考论》,其中探讨了关于这个问题。在他的研究中,他指出,在唐中宗(705-710年)时期,只不过是皇家禁苑中与枣院、桑院、桃院、樱桃院并存的一个果木林地,并没有特别意义。而李隆基等人则担任过乐营将,他们不仅才艺极高,还擅长教育他人。
诗人杜甫在他的《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一诗中,对公孙大娘的舞姿进行赞美,说她如同羿射九日落一般,她们跳跃得就像群神驾龙翔一样。当人们看到这样的表演,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和舞蹈带给我们的快感,而且还能从中学到新的艺术技巧,就像张旭学习书法一样,从公孙大娘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唐朝期间(712-756年),也就是所谓“开元盛世”,封建经济和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造就了一批文学家和诗人,在舞蹈和音乐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是“梧桐树”,它产生于那块沃土,是世界罕见的一种编剧形式,其中包括男女兼备的大型皇家音乐、舞蹈学院,这个概念出现已经超过千年的时间长度了,我不得不惊叹这段历史辉煌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