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历史纪录片中哪儿能看雷击德累斯顿的壮观场面反复
在1945年2月13日,德累斯顿遭受了毁灭性的轰炸。这个被誉为“世界建筑宝库”的城市在22时10分被猛烈的炸弹击中,屋顶被掀开,窗户被炸飞,火海迅速蔓延。这座文化古城不仅是二战期间德国工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盟军空袭重点目标之一。
1945年1月,随着反法西斯联盟在东西两线取得连续胜利,欧洲的制空权渐渐落入盟军之手。作为关键工业中心的德累斯顿,被视为实施大规模空袭行动“雷击”的首选目标。英国首相邱吉尔亲自将德累斯顿纳入攻击范围,而苏联红军即将占领该地区,使得这座城市成为了历史上最大的单一地点轰炸。
1月份,大规模轰炸计划已定案,并由英国皇家空军司令哈里斯下令执行夜间突袭。第一波24架飞机于18时起飞,由高速轰炸机蚊式和重型轰炸机兰开斯特组成。此前没有防空警报,没有探照灯光,这座城市依旧沉浸于宁静之中。在音乐和舞曲回荡的声音中,一切似乎还未开始。
当第一颗目标指示弹投下后,紧跟而来的防空警报响起。大约10分钟后,一次又一次爆破弹与燃烧弹持续摧毁了古老建筑物,再次投下的燃烧弹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地面火灾。一小时之后,即凌晨1:23分第二波539架英国飞机再次降临,在3小时内投放大量重磅武器与燃烧剂,将整个市区变成了火海、地狱般的景象。
第二次攻击后的短暂停歇后,只过8个小时,即14日10时白天再度来临。这轮攻击由美国空军执行,其护航战斗机野马式扫射逃窜的人群,与此同时,又有1350架B-17(空中堡垒)及B-24(解放者)轰炸机加入进程,以铁路调车场及市北部区域为主要打击对象。
总共,“雷击”行动释放了3749吨 炸药与燃料,对德累斯顿造成巨大破坏,大约130万居民遇难,有13547人幸存,而35,470栋建筑物遭到摧毁,其中包括安东尼宫、茨温格尔宫、圣母教堂、塞姆佩尔美术馆、日本宫等众多文化遗产一起消失在地表之下。数百万无家可归者形成了一股难民潮,每年的2月13日20:15分,全境教堂钟声齐鸣以纪念这一悲剧性事件。此事也因此成为人类历史上对平民进行的大规模杀戮行为,不顾人道主义原则,被广泛认为是不公正且残酷的手段。而对于此事件负责人的称呼,则有所争议,有些人甚至把其比作“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