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博果尔的娘与大玉儿究竟怎样揭秘家族恩怨
悼皇帝朱慈烺(1629—1644年),明毅宗长子,母周皇后。崇祯三年(1630年),被封为太子。在那不平静的岁月里,他的命运与家族的荣耀紧密相连。
崇祯十七年(1644 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池摇晃前夕,毅宗发出了最后一道指示,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内外军队,并安排太子的逃亡之路。但在这混乱中,朱慈烺尚未抵达成国公府,就被李自成所捕。在面对敌人的冷漠中,他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镇定与勇气。他问李自成“何不杀我?”而李自成回答:“汝无罪,我岂妄杀!”随即,朱慈烺提出了三个条件:“一,不可惊我祖宗陵寝;二、速葬我父母;三,不可杀我百姓。”李自成虽未加害于他,但仍将其封为宋王。
吴三桂曾经投降并再次反叛大顺,在此过程中,大顺军败北之后,朱慈烺回到了已经被满清控制的北京,他投靠了外祖父嘉定侯周奎。但是,这个背后的支持者最终却出卖了他给清廷。为了证明这个所谓的假太子身份,他们费尽心机地寻找证人,最终抬出了崇祯帝时期袁贵妃作为关键证据。当袁氏出现,她立即指认那个叫做朱慈烺的人不是真太子。这场戏剧性的转变最终导致了清廷得以支持,而这个故事也以“假太子的”悲惨结局结束,最终在狱中结束了他的生命。
事实上,那真正的是袁贵妃早已在李自成为京师之前就去世,而且这一点有着官方记载作为证据。而且,在事件发生之后,即使知道这一真相之后,也依然传来这样的谕令,“若有人能提供确凿信息表明真实太子的存在,将会受到恩赐养育,并且告知者亦将获得丰厚奖励”。这种伪善和残忍的手段,是如何集结起来让人们感到震惊和愤怒!
正如历史书《明史》中的记录,没有任何关于此事件的一字片语,这足以说明清朝政府的心虚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