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李是谁不如问郑玉他在1298年到1358年这漫长岁月里可能见识过他们的光辉
郑玉:一个隐逸学者与师山书院的创办人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着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以智慧和才华影响了时代。郑玉(1298-1358)便是这样一个人,他不仅是一个敏锐的学者,更是师山书院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故事,如同一部史诗,记录着他对知识渴望、对理想追求以及对生命坚持的一切。
郑玉出生于元朝成宗大德二年,是徽州歙县郑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就表现出了超群脱俗的才能,幼时便展现出敏锐而好学的特质。在长大后,他深厚地掌握了六经之道,对春秋五传有着特别深入的研究。他不仅是一位博学之士,更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在乡间教授读书人,门庭若市,学生们尊称他为“师山先生”。
为了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生,郑玉创建了师山书院,这个地方成为了一处学习和讨论的地方,也是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大本营。他的文章风格独到,不事雕刻,以其卓越之作赢得了虞、揭、欧阳等人的赞誉。
然而,在明朝初年,由于政治原因,郑玉被征召担任翰林待制,但他辞官回家继续写作。一旦明军来临,他宁愿选择自尽,而不是屈服于外来的统治。这份坚定的立场,让他的形象更加光辉夺目。
尽管时间流逝,但郑玉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他的作品,还有他那强烈对于真理和自由追求的心灵力量。《四库全书总目》中记载了他的多部著作,其中包括《师山文集》、《遗文》、《周易纂注》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天仍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而“何时四海收兵甲,还向师山理旧书”的诗句,则如同一首永恒的话语,无声地诉说着一种关于归属与追求的小小梦想。
正如程以文所评价:“制行高见道明”, Zheng Yü(1298-1358), a scholar and founder of Shishan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