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位的洪皓学霸之巅
洪皓(1088~1155),字光弼,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宋代词人。
洪皓生平
洪皓乐平市洪岩镇岩前村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高宗建炎三年(1129),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使金被留,绍兴十三年(1143)始归。迁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寻因忤秦桧,被出知饶州。一七年,被责授濠州团练副使,一一四二年的英州安置。一二五年,在台州崇道观任职至卒谥忠宣,有文集五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鄱阳集》四卷另有《松漠纪闻》二卷行世事见《盘洲文集》卷七四《先君述》,《宋史》卷三七三有传。
曾任宁海主簿、秀州司录。在南宋建炎三年五月,当时高宗准备将都城由杭州迁往建康,以避金兵锋芒。当时的洪皒不顾职位卑微,上书谏阻。但他的意见虽未被采纳,却因此为高宗赏识。他被擢升为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使金国,但在那里他遭到了扣留近一年,最终在绍兴十三年的归来。在金期间,他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屈服于外敌威胁,这让他赢得了“宋之苏武”的称号。
后来,他除担任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并受封魏国忠宣公。在杭州西湖边,为他赐建国公府。而明代王守仁在其墓志铭中赞扬了他的贤德:“维洪氏世显于鄱阳,从太师忠宣公皒始赐第于钱塘西湖之葛岭,其三子景伯景严景庐皆以名德相承遂为钱塘望族。”
尽管面对极大的困难和挑战,但洪皒一直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他拒绝了完颜希尹的诱惑,即便是生命危险也不肯背叛自己的人格原则。他还通过教育完颜希尹的儿子们,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地教育,让他们了解到战争带来的痛苦以及国家之间建立友好关系的重要性。
最终,在绍兴十年的岁月里,当金熙宗决定允许宋朝使者回归时, 洪皒与张邵、朱弨一起得到释放。这段经历对于他来说是一次长达十五年的考验,而这段时间里,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并且通过这些作品,与许多女真人的友情结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虽然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一份精简版的历史记录,但当我们回顾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智慧与勇气的人物——一个既是文学家也是政治家的杰出代表,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永恒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