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从1298到1358北朝南渡的江湖老手
郑玉:一介书生,跨越时空的智者
在那个元朝的时代,1298年,一位名叫郑玉的人出生了,他的故事就像是一部穿越时空的奇幻剧。他的字是子美,从徽州歙县郑村一个普通家庭出来的他,在成宗大德二年的春天踏上了人生的第一步。
这个小男孩儿命运多舛,但却有着敏锐的心思和对知识渴望不已。他长大后,便如同一只饕餮般吸收六经之学,对于《春秋》尤其精通,这份热爱让他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地道先生。他的学生们很多,他们称呼他为师山先生,并且为了师山先生能容纳更多弟子,就在家乡兴建了师山书院。
然而,不论是隐居于东南神山——覆船山,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主峰搁船尖,或是在草堂中度过十几年的清贫生活,都无法阻挡他的才华与热情。在至正年间,他被征召到翰林待制,那里他担任奏议大夫,为国家提供策略。但即便如此,他依然选择辞官回家,继续以著述为乐。
明朝兵临城下,当地守将想请他出谋划策,但郑玉已经准备好自己的一场绝唱。当明太祖来到徽州时,守将想要带走这位老贤人,但郑玉坚决拒绝:“我岂敢为两姓效力?”北面再拜自杀,这样的高洁形象,让后世称赞不已。
诗歌中的那句“何时四海收兵甲,还向师山理旧书”,仿佛预言了一个年代结束,而另一个开始。今天,我们还可以从他的《师山集》中看到这位文人的深邃思想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程以文曾评价说:“你制行高见道明。”这样的学术造诣,使得卓然自有独立的一番风景。这就是郑玉,一介书生,却跨越时间、空间,用自己的智慧点亮了那段历史的大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