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从1298到1358两汉和魏晋的名人大集合
郑玉:师山先生,隐士与学者
在元代的徽州歙县郑村,有一位名叫郑玉的人,他出生于1298年,去世于1358年。他的字是子美。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和热爱学习的精神,从小就表现出了敏锐的思维和强烈的求知欲。在长大后,他博览群书,对六经有着深入的理解,尤其擅长研究春秋时期的事迹。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更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在当地,他教授众多学生,使得门庭若市。人们称呼他为师山先生,并且因为他的影响力而在当地建立了一所书院,即师山书院。他曾经在东南神山——覆船山(主峰搁船尖)上隐居十几年,在那里构建了一个草堂生活,这段时间被称作“招隐”。
随着时间的推移,郑玉接受了朝廷提拔成为翰林待制、奏议大夫,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不愿意仕途中的权势诱惑,最终选择辞官致病而去世。这位才华横溢的人物留下了一些著作,如《师山文集》、《遗文》等,其中包括对周易和春秋经传阙疑部分进行注解的手稿,这些作品至今仍然被保存下来并广为流传。
他的文章以清新自然、不拘一格著称,被誉为与虞翻、揭超、欧阳修等古代文学大家齐名。到了明朝初期,当时的大将军下令征召他,但郑玉坚定地说:“我岂能为了两家之争而变节?”于是北向再拜自杀身亡。他曾写过这样一句诗:“何时四海收兵甲,还向师山理旧书。”这也反映出了他的高洁品质。
由于程以文同郡人赞扬其卓越之处,所以人们认为他能够独立成派,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这样的形象,让我们回味那时代的一种纯粹与高尚,不禁让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