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近代名将的沉默之声
约翰·拉贝:南京的守护者与眼目
在1937年日军向南京进攻前夕,约翰·拉贝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了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尽管面对巨大的危险,他仍然不顾个人安危,奋力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的暴行。在他的努力下,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的避难所。
拉贝的《南京卷》——《拉贝日记》是二战时期日本同盟国德国公民记录下的第三方视角,是证明历史事实的一份珍贵证据。他出生于1882年的德国汉堡,从小丧父后曾在非洲莫桑比克工作多年。1937年,当他回到即将陷落的南京时,被推举为安全区主席。他租住的小院子“西门子”难民收容所收留了600多名难民,其中包括丁永庆、宗有琴和李世珍,他们都得到了他的保护。
在12月13日那天,日军开始对市进行血腥屠杀,而拉贝利用自己的身份,在自己的住宅中收容600多名中国难民。在不足四平方公里的小区域内,他领导着十多位外国人,与日军斗智斗勇,与日本领事馆反复交涉,以阻止他们恣意侵犯。而且,他还寻求国际援助,募集资金购买粮食和药品,用蚕豆预防脚气病,这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一种救命之恩。
由于他的善举和坚定的立场,使得他被称作“活菩萨”。为了表达敬意,有人专门谱写了一首歌曲《南京难民合唱曲》,其中幽默地描绘了辛酸生活:“我们要蚕豆做早饭,我们要蚕豆做午饭……”
一次,一名身穿刺刀的日本兵试图闯入围墙,但被拉贝严厉斥责,并命令其重新从大门出去。这段经历展现了他对妇女儿童关爱,对敌人的强硬态度。孩子们常常得到礼物,而成年人则能获得食物。
在1938年的1月16日的一次便宴上,拉贝发言说:“由于我们委员会的大部分委员以前一直在这里从事传教工作,他们一开始就把战争期间不离开自己朋友视为自己职责……这就是促使我们这些外国人坚持留在这里,试图帮助遭受苦难的中国人的原因。”
通过他的努力,不仅拯救了25万生命,而且捍卫了人类尊严与真理。今天,我们回顾这一段历史,无论是作为近代名将还是作为一个普通英雄,都必须深刻感受到约翰·拉贝带给我们的启示:面对困境,只要有勇气与责任,就能够创造奇迹,为世界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