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与李白杜甫并称三大唐代诗人
郑玉,字子美,以诗书闻名于世。出生于元朝成宗大德二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八年,享年六十一岁。自幼聪明好学,长大后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春秋》。他在家乡开设私塾,门下弟子众多,被尊称为师山先生,并创办了师山书院。他曾隐居东南的覆船山上十余年,在那里写作并著有《师山文集》八卷、《遗文》五卷,以及对《周易》和《春秋》的注释等作品,这些都被收入四库全书。
郑玉以敏锐的思维和广泛的学识受到推崇,他的文章不追求华丽辞藻,却能与古代名士如虞、揭、欧阳公相提并论。在至正十四年的某个时期,他被授予翰林待制一职,但他因病而未能赴任。在次年的十七年,当明太祖下令征服徽州时,郑玉坚决拒绝出仕,因为他认为自己不愿效忠两位皇帝。他曾经写过一句著名的诗:“何时四海收兵甲,还向师山理旧书。”他的学术造诣深受赞誉,被称为“制行高”的程以文也曾评价他:“道明见卓然”,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