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国学堂MP3下载传承经典的物品
章太炎,字枚叔,号炳麟,生于1869年1月12日,在浙江余杭县东乡仓前镇的一个书香门第。早年接受祖父及外祖的民族主义熏陶,通过阅读《东华录》、《扬州十日记》等书,不满于满清的异族统治,这种观念贯穿了他的一生,并在后来与《春秋》的夷狄观以及西方的现代民族主义观点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民族主义思想。
1891年入杭州诂经精舍,与俞樾、谭献等师从关注经、子之学,并初步确立对“今古文”界限的认识。随后几年陆续完成《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读》等著作。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他曾为强学会捐款,与康有为通信,但因不满康有为倡言建立孔教,被康氏门徒围攻殴打,因此离泸返杭。后与较为稳健的“中体西用”派王文俊、宋恕、陈虬等人相往来,创办“兴浙会”,为《实学报》和《译书公会报》撰稿。
1898年春受张之洞邀请赴武昌筹办《正学报》,但不到一月即离去。七月任上海《昌言报》主笔发表文章,如《商鞅》、《弭兵难》、《书汉以来革政之狱》,戊戌后,因参加维新运动被清廷通缉,被迫携家避难并任职于日本。
1900年的义和团事件发生后,他主张驱逐满蒙代表,并割辫明志。在苏州东吴大学任教时,因宣扬民族,被江苏巡抚恩铭注意,从而逃至日本,再次与梁启超、孙中山相遇。这段期间接触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文字学等领域的知识,当年夏回国后,对其前的著作进行修订并计划撰写中国通史,为新史学奠定基础。
1903年的“苏报案”使他被捕入狱,此间继续修订自己的著作,并在出狱后的1916年再次回到中国参与政治活动,最终成为南京临时政府枢密顾问。但因反对袁世凯二次称帝而遭囚禁,其间还出版了自己重要著作如《检论》(原名訄书)。
1917-1922期间,他参与各类政治运动,一度担任海陆军大元帅府秘书长,但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晚年的生活中,他继续研究儒家思想,以佛理说主张中华文化改革,并影响了一代儒宗。此外,他也是一位文学家,其诗文颇具影响力,有些作品由黄侃编选成集。他的一生留下大量文献资料,其中包括四百余万字左右的大量论文和讲演记录,大多数现在仍然未能得到全面的整理发布。不过,由1982起上海人民出版社已经开始出版他的全集系列,以彰显其作为一代巨匠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