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虽然短暂,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印章艺术上也是如此,秦印是从战国古鉨到汉印的承前启后的过渡形式,秦印较战国古鉨更为谨严方正。秦代对印章有一定的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称玺,臣下一律称印。
秦印最大特点是印章边栏有界格,方形的是田字格,长方形为日字格。印材以青铜为主,多出凿刻,铸印较少。在进行文字改革的同时,以小篆代替籀文入印,并使文字更适合印章形式而加进方、直笔意,印文字体与秦诏版、权量的篆法相近。秦代的阴文印对有些繁复字体还作了一定程度上的简化,为汉印的缪篆打下了基础。
秦印除佩带外,还有不少封泥。就是用来封敛公牍。当时公牍是竹木简,用泥封,天子用紫色印,臣下用青泥,然后用钤印盖。
秦代私印朱文(阳文)较多,与阳文古鉨多用窄边不同,喜用宽边,与印文的细劲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后人有“秦朱”之称。秦代私印字体精严,同时显示了“疏能走马,密不容针”的章法原则。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秦墓出土的两枚《冷贤》印,一玉一铜,一篆一隶,是秦代私印的典范。而据近人沙孟海的《印学概论》所言,《十钟山房印举》中有两个《邦侯》印,都是白文《阴文》,长方形,日字界格,不避刘邦讳,肯定是秦印。这两个《邦侯》印应是秦代官印。
秦代石刻主要见于史籍,如《三辅黄图》记载,秦始皇扩建渭水横桥时,乃刻石作力士孟贲等像,用以激励服役工匠的士气。同书还记载秦代营建骊山陵园时,曾雕刻一对高一丈三尺的石麒麟,开后世陵前营建大型石兽之先河。《三秦记》记载,秦时在长池中刻巨型石鲸。《水经注》记载,蜀郡太守李冰在都江堰刻石人三躯以镇江流,刻石犀五躯以压水怪。以上记载的各种雕塑品现在均已不存在了。
文章来源:史仲文、胡晓文,《中国全史百卷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人学研究网·中华文明栏目责编:紫天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