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八贤王吗
小时候看过一部片子,名叫《少年包青天》,除了几位主角给人印象深刻之外,陈道明老师饰演的八贤王同样令人记忆犹新。那么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八贤王这个人呢?如果有,那么他为何没能当上皇帝呢?
八贤王其实最初是因为杨家将的小说演义才被大家所熟知的。有人认为他是赵匡胤的幼子赵德芳,也有人认为是赵匡胤的二儿子赵德昭。到底是谁,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基本上倾向于是赵匡胤的儿子。
宋太祖赵匡胤死的时候只有五十岁,当时他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年。长子德昭当时25岁,次子德芳当时十七岁。但直到宋太祖死时,两个儿子还都没有封王,反而是太祖的两个弟弟赵光义和赵光美都已封王。
因为太祖是突然暴崩而亡,而且当时才五十岁,应该是事先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结果,所以生前没有立太子,也没有看出来想以谁为人。这种情况下,太祖突然撒手人寰,就给了其他人发挥的空间。
率先发挥的是当时的皇后宋皇后。正常来说,既然太祖没有立储,那么当然应该按照嫡长子的习惯,长子德昭的排序在前面。
但得到太祖死讯之后,宋皇后的第一反应是,让太监王继恩出宫,去找太祖的小儿子德芳入宫,也就是要让德芳继位,把德昭晾在一边。
宋皇后为什么这么干呢?因为当时她也才只有24岁,比德昭还小一岁。所以,如果德昭继位当皇帝,她可能会觉得自己一方面是比较尴尬,另一方面则是不利于她干预朝政。德芳年龄比她小,如果当皇帝,她当皇太后,就没那么尴尬了,她也可以保持一定的干预朝政的空间。
但是王继恩出了宫之后,并没有按照宋皇后的命令去找德芳入宫,而是直接去了晋王府,找来了太祖的弟弟晋王光义。为什么呢?因为晋王早就在为夺嫡做准备了,当然要收买一些关键的人,王继恩就是被收买的对象之一。
所以,晋王一入宫,宋皇后就知道完了。晋王能这么快入宫,比德昭和德芳都更早入宫,只能说明他的势力在宫中已经很大了,太祖和宋皇后事先完全没用察觉,也没有做任何预防。
当然,反过来说,也可以手是太祖仁厚,完全没想到自己的亲弟弟会有这种想法。
正常情况下,即便是晋王先入宫,宋皇后也应该装作镇定的样子,先和他斗争一下,比如马上再派人找来宰相等重要的大臣,一起商量一下应该立德昭还是德芳为帝。但宋皇后连这个反应都没有,就直接缴枪投降了。
晋王继位之后,是为太宗。过了几年,雍熙北伐失败,德昭随军前往,宋军大乱,找不到太宗了,军中有人想立德昭为主。
回到汴梁,德昭进言说,虽然北伐失利,但是还是攻下了太原,灭了北汉,这个功还是应该赏的。太宗大怒说:“待汝自为之!”德昭惊惧,回家就了,时年仅二十八岁。后来经过屡次追赠,被追封为秦王。
德芳也就是后来在包公案、杨家将等演义小说里经常出现的八贤王,实际上在太宗登基六年后就病逝了,时年只有二十三岁,只比德昭多活了两年,但死的时候年龄还没有德昭大。
同样是经过屡次追赠,德芳才被追封为燕王。
太祖相对而言比较仁厚,在民间的形象更好,太宗的形象就比较糟糕一些。所以,太宗继位之后,民间传言中对德昭和德芳比较同情,以至于有了所谓的贺后骂殿的传说,德芳也因此而被封为八贤王。
而且,因为德芳是宋皇后确认的继承人,所以很多传说就被附会到了德芳头上,而德昭作为长子,反而没在民间留下什么传说。
北宋末年,金军南下,东京汴梁的太宗一系宗室全部被俘,只有徽宗不太待见的九儿子高宗逃了出来,跑到杭州,保住了江南的半壁江山,建立了南宋,延续了赵氏国祚。但高宗仅有的一个儿子早早夭折,没有了儿子,最后从宗室中选择继嗣。
当时奉高宗之命到民间选择继嗣的是德昭的后人,但选出来最后登基为帝的孝宗,却出自德芳一系。南宋的皇室基本上就在太宗一系后人中,但实际上全部出自德芳一系,还是没有德昭一系什么事。
民间传说自然有许多附会之说,但绝大多数也是有点来由的,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德芳的八贤王虽然不是从太宗手中争来的,但是南宋如果从1127年高宗登基算起,到元朝攻入临安灭亡南宋的1276年为止,南宋国祚总共150年,除了宋高宗的35年,其余的115年全部在太祖一系。
也就是说,南宋接近八成的时间确实是德芳一系在当皇帝,所以八贤王的说法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