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历史故事网
首页 > 中国历史故事 > 魏徵的思想起源

魏徵的思想起源

魏徵早年做过道士,所以道家思想在他的治国方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反复劝谏唐太宗要以无为为本,与民休息,这样天下才能清净自定。

在他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中,还坚持认为:“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考之于今,其风渐坠,听言则远超于上圣,论事则未逾于中主。何以言之?汉文、晋武俱非上哲,汉文辞千里之马,晋武焚雉头之裘。今则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取怪于道路,见轻于戎狄,此其渐不克终一也。”唐太宗自己也曾说:“朕夙夜寅畏,缅惟至道,……今鼎祚克昌,既凭上德之庆,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

在法律思想上,遵循封建儒家正统,强调“明德慎罚”,“惟刑之恤”。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德、礼、诚、信:一个明哲的君主,为了移风易俗,不能靠严刑峻法,而在于行仁由义;光凭法律来规范天下人的行为是办不到的。“仁义,理之本也;刑罚,理之末也”。

他把治理国家之需要有刑罚,比作驾车的人之需要有马鞭,马匹尽力跑时,马鞭便没有用处;如果人们的行为都合乎仁义,那么刑罚也就没有用了。但法律或刑罚毕竟是不可少的,他认为法律是国家的权衡,时代的准绳,一定要使它起到“定轻重”、“正曲直”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执法时“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于法”,而决不可“申屈在乎好恶,轻重由乎喜怒”,否则便不可能求得“人和讼息”。

这一点对君主来说尤其重要。所以在进谏时,他总是特别要求太宗率先严格遵守法制以督责臣下。在听讼理狱方面,他特别强调“必本所犯之事以为主”,做到“求实”,而不“饰实”,严防狱吏舞文弄法,离开事实去严讯旁求,造成冤滥。他自己每奉诏参与尚书省评理疑难案件,都按照这些思想,着眼于大体,公平执法,依情理处断,做到“人人悦服”。这些又跟黄老道家思想非常相似了。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秦始皇简介 中国近代历史趣...
你不知道的中国近现代史:那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趣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近代也留下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令人捧腹的趣事。这些小故事虽不占据历史大书的显要位置...
我和我的祖国歌词 神话故事100...
我家里的古怪传说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总有一个神话故事绕梁。它讲述的是我们家族的祖先,一位善良而智慧的老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被一条神秘的小龙选中成为其人...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100个字 明朝那些事儿续...
在那片繁星点点的夜空中,历史的轮廓逐渐清晰。顺治七年,当孔有德带领降将攻陷桂林,改靖江王府为定南王府时,一位名叫毛文龙的大鹿岛上的守将,却在自己的碧波荡漾...
拿破仑 历史探秘时光机的奇遇
一、时光机的奇遇 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有一座古老的图书馆。这里藏有无数珍贵的历史书籍,吸引着小镇上的孩子们前来探索。在这座图书馆里,最受欢迎的故事之一是关...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