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宴背后的故事共和国诞生之夜的味道解密
在我的记忆中,国宴是一种极为庄重和正式的盛宴,它不仅代表了国家的尊严,还体现了对来宾的尊敬。自从我加入礼宾司以来,我有幸参与了许多国宴,这些经历至今仍然清晰如画。
回想起1949年10月1日,那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日子。那天,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国宴。在这场盛会上,来自社会各界代表、外国来宾共600余人,与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一起,在北京饭店举行了一场历史性的晚餐。当时,由于嘉宾们来源广泛,周恩来亲自决定以咸甜适中的淮扬菜作为主食,并特地征调了京城著名的淮扬饭庄厨师助力。这一做法成为了后来的“堂菜”风格奠定基础。
那次“开国第一宴”的具体菜单包括:燕菜汤,以及热菜选项——红烧鱼翅、烧四宝、干焖大虾、烧鸡块、鲜蘑菜心、红扒鸭和红烧鲤鱼。此后,不久之后,热菜数量减少,“四菜一汤”的标准逐渐确立。
很多人认为国宴必须是山珍海味的大餐,但实际上这一看法存在误区。我曾看到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有关礼仪和接待指南,其中就提到过这种观点。它批评说:“接待宴会,大讲排场,吃掉的还没有扔掉多,白白浪费了国家的金钱和物资。”因此,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就明确提出使用更实惠且适合国际友人的“四菜一汤”标准,而非只追求高档次而忽视实用性。
随着时间推移,“三菜一汤”、“两菜一汤”的形式也逐渐被尝试并采用。不过,无论哪个国家元首访问,都会坚持按照“四菜一汤”的标准进行。但需要注意的是,“四-menu-one-soup”并不包括冷盘或点心,而冷盘则根据季节变化,有时只有一大拼盘,有时有七八小碟之多。
在每次晚餐中,一般情况下不会同时将所有料理呈现,而是在客人们品尝完其中一种美食后,再换上另一种。最后,为此前享用的佳肴加分,以水果结束,比如猕猴桃、葡萄或西瓜等依据季节选择。
1984年11月,又一次根据中央及政府指示,再次确定了对外宾进行聚餐次数以及所需食品类型。而到了2008年8月8日,即奥运会开幕式期间的一次特别活动,也仅限于“三-menu-one-soup”,即荷香牛排、大量蔬食、小盆酱烩鳕鱼与松茸瓜盅。目前,对于招待国家领导人,如今常常采取更加简洁有效的手段,如有的只是两个或者三个美味佳肋相伴。此外,现在举行这样的聚餐通常只持续1小时15分钟,而过去可能持续2至3小时。这意味着现代化管理使得我们能够既保持传统习俗又实现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