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宴揭秘古代名人历史故事中的社会盛宴菜单
在我的礼宾司工作多年,深刻印象着“开国第一宴”的历史故事。1949年10月1日,我亲眼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国宴。那时,从社会各界代表、国外来宾600余人,与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一起从广场来到北京饭店,共同庆祝这一特殊时刻。我记得,那天的菜单以咸甜适中的淮扬菜为主,这是周恩来说定的。为了满足来自不同地区嘉宾的口味需求,厨房还特别征调了京城著名的淮扬饭庄,如“玉华台”的一些名厨。此后,“四菜一汤”风格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堂菜”。
作为礼宾司的一员,我有幸看到过关于国宴规格和节省的一些指示和谈话摘要。在这些文件中,有一条深刻的指导原则:避免浪费国家金钱和物资。在我看来,那时候对宴会规格太高,而现在,我们更注重实用性和节约。
新中国成立不久就确立了“四菜一汤”的标准,并沿用至今。这意味着每次国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冷盘、点心,但具体数量取决于不同的情况。不过,“四菜一汤”并不包含所有可能出现的小吃或甜品,只有当客人们吃完一个主要食物后才会上下一个不同的食物。最后,再上甜点或者水果,比如猕猴桃、葡萄或者西瓜,以迎合季节变化。
随着时间推移,对于国家元首访问举行的国宴,也有所调整。1984年11月,外交部根据中央和政府指示确定,每次接待外宾次数不宜过多,同时中餐通常为“四菜一汤”,西餐一般为“两菜一汤”,最多为“三菜一汤”。而在2008年的奥运开幕式期间,为尊重国际大事,一次性的国宴采用了较简洁的形式,即只有三个小项——荷香牛排、鸟巢鲜蔬以及酱汁鳕鱼配瓜盅松茸汤。
目前,对于接待国家元首或重要访客,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采用更简化的手段,如只使用两个或三个主要课程,或仅有的一个小拼盘。如果我们将过去与现在相比,可以发现,在追求实效性和节约同时,不失其隆重与尊贵之意,是我们对于这类正式活动态度上的重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