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开国第一宴的菜单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传统文化小故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国宴在北京饭店举行,那时候的“开国第一宴”菜单上有燕菜汤、红烧鱼翅、烧四宝、干焖大虾、烧鸡块、鲜蘑菜心等。这些都是淮扬菜风格,以咸甜适中的口味为主。
不久之后,国宴热菜减少了,“四菜一汤”的标准便确立了下来。这意味着每次国宴都要有四道主食和一道汤,而非之前的山珍海味大餐。这个变化是出于节约国家金钱和物资的考虑,因为有些外宾根本就不吃那些昂贵食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规定出现了。“三菜一汤”和“两菜一汤”的标准也逐渐被引入,并且现在对于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访问而举行的正式宴会,也开始尝试这样的安排。
记得我在礼宾司时,我看到过一个笔记本,这个笔记本汇集新中国对礼宾、礼仪的一些指示和谈话摘要。在那个时代,对于接待客人的规格太高,有人批评说:“接待宴会,大讲排场,吃掉的还没有扔掉多,白白浪费了国家的金钱和物资。”这番话深刻地体现了一种节俭与实用主义精神。
今天,我们回望过去,不禁感慨:从“开国第一宴”的淮扬美食到今朝之下的简洁精选,每一步改革都体现出一种不断学习与适应历史变迁的心态。而无论是在哪个时代,无论是何种形式,一场完美的地面总是在寻找那份既能展现尊重又能体现节俭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