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钱塘何物的湖光之诗情动人
在南宋时,西湖水面每到黄昏,便有神秘的《水灯》现身。这些灯光颜色鲜红,从施食亭(今已不存)南往西泠桥方向移动,然后返回。当遇风雨交加之夜,《水灯》的亮度增大,遇皎月当则减弱。而在电闪雷鸣之时,它们会和闪电争相发光。
金一之书法家居住在湖西庆山顶二十多年,每年都能见证这种奇观。周密在他的笔记《癸辛杂识》中记载了此事,并认为所谓的《水灯》,就是后来的人们称作《湖光》的景象。
早在北宋,苏东坡曾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描述过类似的景象。他写道:“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显然,他认定这是一种人为创造的景观,与寺庙有关。但以当时的科技水平,这种能够移动并与闪电争辉的发光装置,无疑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然而,在清初,又有人目睹了类似的景象,如陆次云记录了顺治九年的夏天,他和洪升一起冒雨夜游西湖,在湖心亭留宿,一晚忽然看到红色的点点火焰浮现在雨中,不断移动而又消失。直至道光十三年,海宁人查人英再次记录下了一段类似于苏轼诗中的描述,但他怀疑那可能是由鱼人使用的一种捕鱼用的特制火盆,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非鬼非仙”。
但从查氏描述来看,这种火盆与周密记载中的《水灯》或者苏轼诗中的“非鬼非仙”都相去甚远。这使得人们对这一神秘现象产生了更多好奇和探究。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照明设备的干扰,我们似乎找不到答案。不过,对于那些曾经目睹过这场自然奇观的人来说,那一定是一段难忘而令人向往的情感旅程。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湖光》的存在,或许是一种古老文化遗产,也或许是一个未解之谜,只要我们愿意去寻找,就像苏东坡那样,用自己的笔墨去描绘它,用自己的想象去续写它,让这份传统文化永恒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