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红色经典故事风雅钱塘何物湖光动诗情
在南宋时期,西湖的孤山以南,每当黄昏降临,便会有名为《水灯》的奇观出现。这些灯光呈现出深紫色的光芒,从施食亭(已不存)向西泠桥移动,然后返回。此景在风雨交加之夜变得更加明亮,而当月色皎洁时则减弱。最令人惊叹的是,在电闪雷鸣的瞬间,《水灯》似乎与闪电争相发光。当年,一位书法家金一之居住于湖西庆山顶二十余年,每年都能见证这份神秘景象。
周密在他的笔记《癸辛杂识》中提到了这一奇观,并且认为所谓《水灯》即是苏轼诗中的《湖光》。事实上,苏东坡早在北宋时期便描绘了《湖光》,他认为它是一种人为的物体,与寺庙有关联。而考虑到当时科技水平,制作出能够移动并与闪电竞辉的发光装置,无疑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清初也有文献记载有人再次目睹了《湖光》,如陆次云记录称,他和洪升一起夜游西湖,在顺治九年的夏季曾见到红灯点点浮动于雨中。但到了道光十三年的夏天,海宁人查人英也描述了一幕类似的情景。在他眼里,这或许就是苏轼所说的“非鬼非仙”的东西,但查氏怀疑这可能是用来捕鱼的一种特殊装置——火盆。这款探照式捕鱼装备虽然能投射强烈的灯光,但根据描述,它远未达到周密记载或苏轼诗中的精妙程度。
自近代起,没有关于目击者对此现象的新报告,或许因为现代众多设备引起的事务干扰而无法复原这个谜团。不过,“什么是‘湖光’?”这个问题依旧悬而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