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会战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与战史风云
1937年夏末,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指挥下的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后称蒙疆兵团)在多伦设立指挥部,以四个旅团附有伪蒙军九个骑兵师由察哈尔(分内蒙古东南部)沿平绥路进犯蒙疆。平汉路之日本侵略军第五师团在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下,由怀来经蔚县、涞源向保定策应作战。
中国方面,国民政府第二战区以各一部在蔚县、平型关间及天镇、阳高进行抵抗,以主力在大同附近集结,准备在聚乐堡与日本侵略军决战。日军自9月5日向西进攻至24日,仅二十天,便占领了天镇、阳高、大同、集宁各城市和地区。天镇作战失利,追查责任,第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伏法。
1937年9月13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未经战斗占领大同后,国民政府第二战区接着组织平型关战役,其主力撤至恒山内长城一带防守,国民軍第六十一軍防守茹越口,國民軍第三十五軍撤至雁門關陣地,而國民軍第十七軍、第三十三師及第一十五師退守平型關與團城口既設陣地,而國民軍第十八集團軍第一五師進出平型關外遮斷敵人後方供應連絡線。
日軍蒙疆兵團之一部於9月21日陷商都、豐鎮,再向集寧進攻,其主力攻陷應縣、高新左雲、中右玉等地,再向內長城線進攻,以策應第五師團作戰。28日突破茹越口,但中國守將梁鉴堂殉國。在接著的繁峙戰役中,在30日期間夜晚撤往五台山代縣界線結束了這場戰役。
衛立煌率領蒋介石嫡系部隊的十四集團總司令官任命他為前敵總司令官,他帶領十四機械化旅、一零九師、一零二師、三十二步兵師和獨立第四騎兵旅等單位組成了救援隊伍。他們迅速趕到忻口地區會合其他的中國派遣單位,並分成了三個主要武裝力量:右翼由劉茂恩所指揮的一百零八師、二百零三旅以及獨立第四騎兵旅組成;中央則由王靖國為總司令官所領導的一千零二營、一千零三營、一千零四營以及獨立第一騎兵團;而左翼則由李默庵所領導的兩個步槍連,一個炮聯,以及一個半個機器砲聯構成,這些單位被稱為「忻口先鋒」或「忻口義勇隊」,他們是唯一能夠阻止即將發生的風暴的人們,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勝利不僅僅是對自己民族自由意志的一次重要測試,更是一次對世界正義的堅決宣言。
然而,就像歷史上許多英雄般,他們最終沒有成功阻止那場悲劇性的事件。而現在,我們仍然可以從這段歷史中學習到很多東西,也可以從這些英雄人物身上找到我們自身尋求信仰與希望的地方。我們需要記住他們,並且繼承他們留給我們的地球上的光芒,即使是在最黑暗時刻也永遠不要放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