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建福宫火灾背后的历史故事自然风暴引发的惊魂时刻
在宣统退位后的岁月里,清室优待条款虽定,但皇家仍面临着财政窘迫。溥仪,清朝末代皇帝,便计划对建福宫的珍宝进行彻底的清点。但就在1923年的工作刚开始时,一场大火突如其来,将建福宫和其中珍宝化为灰烬。这段历史曾被溥仪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详细记录。
记载中,年轻的溥仪因好奇心驱使而打开了一个长期未开启的库房,只见满屋堆积的大箱子上有嘉庆年份的封条,却不知里面藏有何物。这样一想,他不禁疑惑自己的财富如何分配,以及那些看不见、拿不到的珍宝又该怎办?他听闻太监和内务府官员开设古玩铺,有可能是盗贼掠夺所至。
为了防范盗案,溥仪决定清点,但这却引来了更多盗案。毓庆宫库房门被人砸坏,乾清宫后窗户被打开,大钻石也不翼而飞。他甚至不得不动用刑罚与悬赏,以查明真相,但效果无增反减。
就在此时,在六月二十七日夜晚,一场火警突然爆发,将所有尚未或已完成清点的一切都烧得精光。这次火灾让人难以估量损失了多少珍贵之物。直到今日,这个谜团依旧没有得到解答,而内务府发布的一些账目仅显示了一部分损失情况,比如金佛二千六百六十五尊、字画一千一百五十七件、古玩四百三十五件等等。不过这些数字也只能提供一些线索,而真正价值连城的大多数遗失之物则留给历史永远地遮住了它们的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