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如同神话故事大全100个中间隐藏着一位纸上谈兵的赵括他就像是一位在战场上的指
在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上党郡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便通过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赵孝成王派军队接收了上党,但两年后,秦国再次派王龁围攻上党时,上党已经被秦军占领。
赵孝成王得知消息后,立即派廉颇率二十多万大军前往救援,他们抵达长平时,上党已为秦军所取。然而,当王龁计划向长平进攻时,廉颇守住阵地,将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以对峙远来的秦军,并准备进行长期抵抗。
尽管王龁几次挑战,但廉颇坚决不出战,最终迫使他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将,不轻易交战。我军到此老远,如果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范雎建议要打败赵国,就必须先让赵国调回廉颇。
当赵孝成王听到左右议论说“秦国就是怕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他们提到的不是名将蔺相如,而是名将赵奢的儿子——纸上谈兵的才子赵括。他自认为天下无敌,即便他的父亲也不在他眼里。于是,他被任命为大将去替代廉颇。
蔺相如劝阻这决定却未被听从。当母亲也向朝廷奏请不要让儿子担任大将,她解释说:“我丈夫临终前三度叮嘱我:‘孩子太过自信,对用兵视若戏事,不懂临场应变,他若成为大臣,大概会害死我的国家’”。然而,这个警告也未能阻止这一错误决定。
公元前260年,在没有经过训练或实战经验的情况下,四十万人马由纸上的策略家指挥,与实际战斗经历丰富的大勇士失去了联络。在白起精心布下的埋伏中,被迫孤独作战,最终遭遇悲惨结局。整个四十万人的力量,在一位只懂得书本知识,却缺乏实际经验的人手中,一举崩溃。这场灾难正是因为那位以智谋著称而臭名昭彰的人物——纸上的谈兵之主——张骞(误)错判了整个战争局势最终导致如此巨大的失败与死亡。此事件激发人们对于理论与实践之间差距以及领导能力重要性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