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中的龙头金钗历史上的细巧与大智
在清朝乾隆年间,浙江石门县洲泉人吴孟举以读书为业,他的家境富裕,拥有良田千亩,并且官职中书,为内阁的一员。然而,吴孟举心中有所未满,那就是缺少长生不老的仙术。他听闻苏州民间将四月初八定为“神仙节”,届时天上神仙下凡一游,让人们期待着亲眼见到神通广大的仙人。尽管每年都有人聚集庆祝,但真正看到过神仙的人却寥寥无几。
四月初八这一天,吴孟举带着四名亲兵来到了苏州,不像常人那样打红伞或坐蓝轿,而是兴高采烈地融入了热闹的人群。这天街头巷尾摆满了各式货摊,还有卖膏药、敲搭板唱“莲花落”等艺人的表演。吴孟举并非仅仅欣赏这些景象,他更专注于观察行人的气质与表情,以此寻找可能的异乎寻常之人。
他的目光穿梭于街巷之间,最终在八里桥前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叫化子。那叫化子手持破竹拐杖,一枚铜钿挂在嘴里发出“嘘、嘘”的声音。吴孟舉被这叫化子的模样深深吸引,他迅速走上前去,对那叫化子作了一躬礼。那叫化子惊讶地回礼问道:“你怎么会向我这样穷凶极恶的人作揖呢?”而吴孟舉则询问:“请问,你是否吕洞宾?”
当他指出那个铜钿时,说:“口衔铜钿,两口相叠,叠口吕也!”那叫化子笑答说:“原来如此,我便是吕洞宾。”随后用破竹竿在桥栏杆上写下诗句:
我在苏州几十年,无人知我是神仙,
唯有洲泉吴孟举,知我是仙非我缘,
神州仙界爱清贫,切莫贪图官和钱。
诗字消失之后,那位呼唤自己名字并写诗给我的吕洞宾也不见了。但对于已对其身份确信无疑的吴孟舉来说,这次邂逅成为了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个转折点。在吕洞宾劝导之下,他放弃了官职,将家中的财产分赠给乡亲,从而开始了一段清贫但又充实的人生。此后的岁月里,即使他的墓被盗,但因为没有贵重物品,被盗者只能空手离开,也彰显了他晚年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弃富贵从清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