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庸隐身东北易帜成为特使西安事变中的关键联络者而陈诚的角色又如何
东北易帜,冯庸担任“特使”,西安事变中联络陈诚
在中国近代史上,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是两件划时代的大事件,而这两个历史节点中,都有冯庸的身影。虽然他很少向家人讲述自己的往事,但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历史。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关东军炸死,当时奉军上下群情激奋,为大帅报仇成为最强烈的呼声。在这样的背景下,冯庸特地专门来找张学良,并建议他“对于日本,暂时隐忍,是为上策。请六哥务必先谋求全国团结统一,然后以全国之力,再图雪国耻、报家仇。”有了兄弟的支持,张学良实现“南北统一”的愿望,却仍被日本关东军百般阻挠。
然而,一张照片却让冯庸的后人认为,他在东北易帜中的作用并不简单。这张照片拍摄于1929年的春天,即东北易帜的第二年,几乎包含了东北几乎所有的进步人士,而这张照片也是唯一一张可以看到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进步人士合影。当年,有些人把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误认为是省政府门前,但其实这个照片背景正是冯庸大学。可当时既不是运动会,也不是校庆,为何如此多的人物聚集一堂?特别是在照片最中间位置处于张学良周围赞成易帜幕僚,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难道这张照片跟东北易帜背后的一些秘密有关?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也就意味着,东北易帜和冯庸也有着莫大的关系。冯庸对外甥说:“我们这一派人物,我们自己是命运操纵者。”但关于他的三次驾飞机往返南京,以及那次飞机失事的事实,让人们推测出可能担任过 张学良特使,与陈诚商讨处理 东北易 帜之事。
1932年参加热河抗战回到北京后,由于学校状况日渐窘困、财政问题严重,加上心忧国难的情绪,在朋友们劝导下,最终决定告别学生涯带走最后一点积蓄与妻子前往杭州隐居。但没多久,就因陈诚三顾茅庐而再次卷入政治漩涡,被聘为新组建国民政府军委会陆军整理处少将研究委员,不幸的是,他并没有得到实际工作机会,只能空谈无果地想回老家打回去。他曾到西安寻求帮助,但结果意外发现自己有一项更重要任务等待着——联络陈诚,以此打算从新疆作为大后方,从绥远打回老家的计划。
尽管这些计划未能实施,但是这些线索透露了一个深刻的事实:即便是在那些复杂混乱的时候,比如政治斗争和战争环境下,一位普通人的决断与行动依然能够影响甚至改变历史的大局。而对于这些细节,我们只能继续探究,不断追寻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