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174 朋党的争吵与5个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朝廷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一些依附宦官的朝官,又分成两个派别。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一直闹了四十年,这场争吵还是在唐宪宗在位时候开始的。在那一年,长安举行考试,选拔能够直言敢谏的人才。在参加考试的人中,有两个下级官员,他们分别叫李宗闵和牛僧孺。这两个人在考卷里批评了朝政。当时考卷看过这两人提交的答案后,就把他们推荐给唐宪宗。
这件事让宰相李吉甫知道了。李吉甫是个士族出身的高级干部,他本来就瞧不起科举出身的低层次公务人员,现在出身低微但敢于批评朝政的大臣们居然能被提拔,更是感到恼怒。他向唐宪宗说,这些人被提拔完全是因为跟试官有私人关系。唐宪宗听信了他的话,把几个试验结果审查者降职,还没有提升李宗闵和牛僧孺。
随着时间推移,当时翰林学士中的一个新任者李德裕,因为他父亲的地位而得以进入中央政府,那时候,李宗闵也在中央政府工作。尽管如此,他仍旧记恨于之前发生的事情,对这些事件持有深刻的情感。
当唐穆宗即位并再次举行进士考试时,一些大臣为了帮助他们熟识应考者的亲戚朋友,而私下托付给考题审阅负责人钱徽,但钱徽拒绝满足他们要求正好选出了一个名为李宗闵的人物,这些大臣就向皇帝告发钱徽徇私舞弊,并且利用这一机会指控他出售成绩单的事实。这导致了钱徽降职,以及与此同时牵连到的一系列后续事件,使得原本应该获得升迁机会的人们最终落空。
这个过程激化了一种政治上的敌意,其中包括两个主要团体:一方由支持科举制度产生的大臣组成,而另一方则由传统贵族家庭背景的大臣所构成。一段时间之后,在文武之道上取得显著成功并成为重要决策者的领导人物,不断地调整权力平衡,并通过各种手段影响政治局势,从而确立自己作为关键力量角色,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控制整个国家政策方向。
到了文武之主即位的时候,由于其明智地选择将权力授予那些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勇于表达真诚意见并愿意承担责任的大臣,所以这种斗争虽然持续多年,但最终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哪个派系掌握权力,都无法避免不断变动带来的混乱情况,以及随之而来的无尽猜忌与背叛,最终造成整个社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难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