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巨匠隐逸生活伏尔泰有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小确幸和趣事
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作家、科学家和政客,是法国大革命前期的重要人物。他的生平充满了各种轶事和趣闻,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他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多面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复杂情感。
在伏尔泰的一生中,他经历了许多转折点,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他被迫流离失所。在1715年至1729年间,他曾四处漂泊,从巴黎到伦敦,再到其他欧洲城市。这段时间里,他遇到了很多难以忘怀的人物和事件。
首先,有一个关于伏尔泰与詹姆斯·弗兰西斯·达格拉斯伯爵之间关系的故事。他们相识于1706年的伦敦,他们之间形成了一份深厚的情谊,达格拉斯伯爵甚至帮助伏尔泰出版了他的作品。然而,两人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最终导致他们分道扬镳,但这段友情对两人的影响都非常深刻。
除了这些外,还有一件小确幸是关于他的女儿玛丽安妮的事。她虽然是个聪明才智出众的女孩,但她却迷上了演戏,并且希望成为一名舞台上的剧星。尽管这个职业选择在当时并不受欢迎,伏尔泰仍然支持她的梦想,并鼓励她追求自己的兴趣。此外,她还因为一次偶然机会而获得了一笔钱,这让整个家庭得以改善经济状况。
此外,在他晚年的时候,伏尔泰开始编写《世界历史》一书。这本书是基于大量资料整理而成,对后来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用一种幽默风趣的手法来叙述历史,使之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同时也增添了一丝乐观主义色彩,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一些未被广泛记录下来的私人瞬间也是对他的形象的一个补充。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说他对于小动物特别宽容,不论是在宫廷还是普通家庭,都会慷慨地收留猫狗等宠物。而且,他喜欢在公园散步,与人们交流,这样的行为使得即便身处高位的人也不脱离民众联系,从而增强人民对其信任度。
最后,由于受到政治压力和言论自由受到限制,加上个人健康问题,1753年4月30日,维克多·马里·柯克托(Voltaire)去世。他死后,被埋葬于巴黎郊区的一座教堂内,而不是自己希望的地方——帕德卡普寺。但直到1791年,当革命政府开放陵墓之前,他的大部分骨灰才被运回那里安葬。此次迁移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同时也是另一代启蒙思想家的新篇章开启。
总结来说,无论是在追求知识、艺术还是展现个性的方面,都能从不同角度看到伏尔泰这一人物独特的一面。他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以及那些未曾广为人知的小确幸和趣事,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活泼生动的历史画卷,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