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代帝王中的女儿称谓探秘公主与格格的区别
在九七年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我们第一次见识了清朝宫廷的生活和礼节,以及一系列规矩,这些都进入了当代人的视野。我们知道,在清朝,皇帝的女儿被称为“格格”,但是在后来的电视剧如《甄嬛传》中,皇帝和曹贵人的女儿则被称为“公主”。那么,在真实的清朝历史中,皇帝的子女到底是叫公主还是格格呢?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当时满族人是一群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过着骑马打猎生活、游牧民族的人。在那个时候,对于身份称谓没有多大的讲究。所有父亲都叫阿妈,母亲称额湼或额娘,儿子都是阿哥,而年轻未婚的小女孩、小姑娘都被称为“格格”,这翻译成汉语就是小姐。这时候不存在公主、郡主等称号,就连努尔哈赤的女儿,即长女东果格格、二女嫩哲格 格。
随着清军入关并掌控天下,当他们成为皇帝时,他们需要有天子的尊严,而皇亲国戚也需要有贵族气派,因此皇太极制定了清朝封号制度,同时参考汉族礼制保留满族特点。在这个基础上,一般情况下,小时候的皇帝女儿可以仍然被称为“格 格”,但成年后经过正式册封礼仪之后,她们就要被冠以公主之名,如小燕子紫薇在《还珠 格》的故事里,即使已经成年,也不应该再被称作“ 格”这是错误的。
当然,“公 主”也是有等级之分的:嫡出的公 主由皇后所出,被 称为固伦(天下的意思),而庶出 的公 主则由嫔妃所出,被 称为 和硕(一方 的意思)。虽然规定了 royal daughter 应该 被 称 公 主,但 清庭 也 没 有 取 消 “ 格”的 谓 语,所以宗室贵族家的女性依旧可用此词。而普通大臣家的女性则不可随意使用此词。此外,“ 格”也有等级之分,如亲王家的小 女 被 称 和硕 “ 加前缀字 “ 多罗 “ 加前缀字 ” 固山 “ 加前缀字”。
另外,在清代,还有一种女性也会被稱為「Grage」,那就是各大王府中的庶福晋,她们的地位低于侧福晋与嫡福晋。侧福晋与嫡福晋经历了宗人府及朝廷正式册封,并拥有自己命服礼仪。而庶福晋仅仅是一个别名,没有官方地位,只是作为客气话语来对她们进行呼唤。但即便如此也不要认为她们地位低下,因为她们也有机会提升自己的地位。一旦丈夫登基成为皇帝,那么这些王府中的女子就会变得非常重要,如雍正府邸中的钮祜禄氏。当雍正登基后,将其封授侧 福 晋 年氏 为翊坤宫贵妃,将李氏封授长春宫齐妃,将钮祜禄氏升至景仁宫熹妃。从这里可以看出钮祜禄氏直接与当时侧 福 晋 李氏平起平坐。此后的乾隆登基,更将钮祜禄氏升至首辅位置,并赐予她太后的尊荣享受世间无尽荣华富贵,是大清最长寿,最享乐的人物。而她的身份早已超越当初的一侧 福 晋 疏肃宪惠德端慈顺光明孝圣恭僖恭敏纯静简淑惠懿钦良文武睿智宽仁明哲勤劳敬业忠诚信义廉洁谨慎爱民如子百姓安危自知其数先天降祥瑞应验其心察众生恩威并施皆得善终者也。
所以,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对于中国古代末代帝国——满洲帝国(即大 清)内部分配给不同阶层或职务人物不同的尊崇名称,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人都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区分和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存在差异性,而对于那些高官显赫家族内部成员来说,其权力更是远超一般普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