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孟浩然喝酒误前程历史上有争议的野史中的名酒醉踪
在唐朝,若论诗人名气大且官运不通的,便是孟浩然这位。别看他山水田园诗中有着流传千古的佳作,但生平却与仕途无缘,他偏偏独树一帜,未能如同那些文人墨客般,在中央或地方任职。
孟浩然年轻时恪守“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以侍奉双亲和研读书籍为主。他几十年的学习,使他成为了一位博览群书、吟咏自如之士。直到40岁那年,当周围的人们都已经各取所需,而孟浩然仍旧是个默默无闻者,他感到极度失落。这便促使他出发京师,希望借助自己的才华换得一份官职。
然而第一次参加考试时,由于经验不足,他未能如愿以偿。但他的诗文质量依旧令人瞩目。在当时的中央学府里,即便张九龄等也对他的作品赞不绝口。而王维,这位吏部郎中,更是将他请至私邸,与之共饮美酒,那种惬意难以言表。
就在两人谈笑风生的瞬间,唐玄宗突然闯入,他们之间话题转到了诗歌上。孟浩然借助酒劲,随即朗诵起自己以前创作的诗篇,一首接一首,让唐玄宗听了又称好。而当孟浩然念及《岁暮归南山》中的“不才明主弃”二句时,却遭到了皇帝唐玄宗的反感:“你早就应该来要求当官,我何曾抛弃过你?为什么要赖到我身上?”
尽管如此,这次机会并未彻底错失。在家乡隐居三年后,孟浩然再次怀抱复出的梦想,并计划携手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韩朝宗赴京城。但就在约定好的日子前夕,一位老朋友突兀拜访,将他们原本紧迫的心情彻底打乱。酒量超乎常人的孟浩然,对此提议继续畅饮,其家人虽再三提醒,但被他视为侵犯其面子的行为而拒绝了。这番举止正值韩采访使准备前往宴会途径期间听到,无疑让关系变得剑拔弩张,最终导致一切计划破碎。
这样的经历,再次证明了命运对于人才的无情对待——即便天资卓越,也无法避免偶尔误事的一刻。此后,无论如何努力,都似乎只能回望过去,那些错失良机的情景,如同云烟散去,不复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