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之下芙蓉依旧传统小故事简短的忠魂吊诡
在永嘉县的仙居乡,有一处名为南崖的地方,村民们会讲述一个关于这里的故事。据《永嘉县志》记载,芙蓉山位于城北四十八都仙居乡,是一座耸立的山峰,其绛红色泽如同芙蓉花一般灿烂。宋朝时期,当陈虞之率军抵抗元兵于此时,他和他的八百多位战友殉难了。
陈虞之是永嘉县芙蓉村人。他在中过宋咸淳乙丑年(1265年)进士后,被任命为广王府记室参军、秘书省校勘兼国史院。他忠心直言,但却得罪了奸党,最终被皇上削职回乡。
当他目睹外患与内忧,一天登临芙蓉崖眺望,感慨万千,便吟诗表达自己的孤愤:“儒冠几扫地,天意竟何如?朝士交游少,山林玩赏多,兴来诗遣送,愁别酒消磨。”这首诗抒发了他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心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京城临安,将宋帝赵昰俘虏。元军继续南下攻打温州,当他们到达永嘉时,陈虞之和族侄率领族人八百多人,在绿嶂洋截击元军。但由于众寡悬殊,他们无法抵御,只能边战边退,最终退至家乡旁边的一片叫做芙蓉崖的地方,从那里坚持抗击两年的斗争。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每当暮秋三尺青锋闪耀,他练剑慷慨歌唱:“柳湿征衫晓出关,荒城白剑霜花寒。西风漠漠龙沙路,马上青山带笑看。”但最终,他在听到幼主赵昰投海身亡消息后,与他的弟子七百八十二名一起从高悬断桥跳下自尽,以此示威对抗敌人的最后决心。
今天,那个地方依旧留存着对英雄事迹的纪念。在那里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忠魂长存”几个字,以及许多诗文,这些都是对过去勇敢战斗者的缅怀。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那里的水质特别清澈,就是因为那些英烈的心血铸就了水质纯净无暇。这座传统小故事简短而又悲壮的情节,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幅幅生动画面的历史画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