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照片咸丰皇帝亲笔御书临潢普护匾昌图府梨树城兴隆寺得以兴隆否
在梨树城的深处,曾有一座名为兴隆寺的古老庙宇,其后来被改称为关岳庙,再由民间传唱为老爷庙。据记载,道光元年的一次特殊机会下,这座庙宇得以诞生。当时,一位名叫演录的僧人与一位名叫演福的人携手合作,在城内西大街路北购得逾400亩地,以此作为兴隆寺的基石。经过长时间的修筑和建设,兴隆寺最终成为了境内最具历史价值的地标之一。
这座宏伟建筑共有正殿三间、左殿、中殿及右殿各三间、大门左右钟鼓楼各一座,以及东西厢房十余间。正殿中供奉着关公及其四神将相,而正面方柱上则镌刻着两句楹联:“春秋大一王拒北和东诸葛尚非知己;纲目书正统尊刘黜魏晦翁方是同心。”而背面则是另一对楹联:“秉烛春秋大节至今昭日月;海腔忠义英风亘古振纲常。”
除了这些主要建筑外,还有碧霞元君庙、三尊菩萨像以及祖师庙等多个分院。此外,还有一条甬道、一座香亭以及两座碑亭,使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庄严和宁静。在一个高2.5尺的大铜佛坐像前,方丈斋房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而在庙后的白色僧骨塔之下,是圆寂五世祖师演福安息的地方。
据统计,兴隆寺藏书达100种之多,每月初一及十五都会举行诵经仪式。而每年的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以及五月初三,则会举办规模较大的庙会,有车马云集的情况发生。在旱年求雨时,更是举行了更大的仪式活动,鼎盛时期每天耗费香料达2吨。
早在开校之初,就在关岳庙内创立了一所小学堂,因为招收女生而遭到了士绅们的非议,并且未能获得县教育监督部门的支持,最终1919年学校搬出了这个位置。不过,不久之后,当地就再次重建了这所学校,但直到解放后不久,这些设施又一次遭受损毁,只留下遗憾。
2016年11月,当人们拆迁改建水上公园时,他们意外发现了一块裸露出的石墩。这块石墩长60厘米、高50厘米、宽40厘米,是原来建筑的一个底座,而周围却刻满了图案,却无文字可寻。现在,这块珍贵历史遗迹已经被归入县博物馆进行保护与展示,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