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咸丰皇帝曾亲笔御书临潢普护匾为昌图府梨树城兴隆寺是否承载着无尽的历史与文化遗韵
在梨树城的深处,曾有一座名为兴隆寺的古老庙宇,其后来被改称为关岳庙,再由民间传颂为“老爷庙”。据记载,道光元年,由一位名叫演录和演福的僧人倡议修建,这座寺院坐落于西大街路北,占地面积达400多亩,是境内最具历史底蕴的宗教建筑之一。兴隆寺以其宏伟壮观的建筑风格著称,其中包括正殿、三殿、钟鼓楼及厢房等部分。正殿内供奉着关公及其四神将相,并悬挂着咸丰皇帝御笔所书之“临潢普护”匾额,此匾额深黄底金边,长170厘米、宽90厘米,为当时最高级别的一种文化艺术品。
方柱两侧镌刻有楹联,其中前面是“春秋大一王拒北和东诸葛尚非知己;纲目书正统尊刘黜魏晦翁方是同心”,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而后面则是“秉烛春秋大节至今昭日月;海腔忠义英风亘古振纲常”,表达了对忠诚与勇敢精神的赞颂。左殿供奉碧霞元君,而右殿中设有观音菩萨像,以及火神和龙王的小型塑像。后殿则是祖师庙,内藏各行祖师小像,为信徒提供了一次亲近圣者的机会。
此外,还有甬道一条、香亭二座以及碑亭二座,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祥和的地方。而方丈斋房中,有高2.5尺铜佛坐像,一尊庄严肃穆地坐在那里守护着整个场所。在庙后的白色僧骨塔中,可以找到五世圆寂后的创始人演福遗容。这一切都展示了这座古寺不仅是一处宗教活动中心,更是一个集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地方。
由于学校招收女生,在鼎盛时期受到士绅们不满,最终在1919年被迫搬出。此外,在解放初期,由于战争破坏,“关岳庙”几乎毁成空无一人。但是在2016年,当人们拆迁改建水上公园时,却意外发现了一块石墩,上面刻有图案,无文字,这可能就是原来的建筑底座,现在已经归入县博物馆收藏,如同时间倒流般重现往昔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