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刺史李隆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帝位之旅最长者
李隆基,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出生于东都洛阳。自幼展现出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的特质。他最初被封为楚王,后改封为临淄王,并担任过卫尉少卿和潞州别驾。在唐隆元年(710年),他与太平公主联合发动“唐隆”,成功推翻了韦后集团。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因此也被称作李三郎。当时天下人皆知他为唐玄宗,这个名字伴随着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的谥号,他又被民间尊称为唐明皇。
在先天元年(712年),当时的太上皇李旦禅让帝位给了他,于是他便在长安太极宫正式登基成为帝。但不久之后,他将太平公主赐死,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他的前期统治中,他勤于政事,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政权稳固奠定基础。他注意清理朝堂中的乱象,并提拔了一些贤相,如姚崇和宋璟等人,从而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一个历史上的辉煌时期。
然而,在晚年的统治中,他逐渐疏忽国事、宠信奸臣如李林甫和杨国忠,以及对杨贵妃过分宠爱,这些都导致政策失误,最终引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这场内战不仅削弱了中央政府,也埋下了帝国衰败的种子。到了天宝十五载(756年),他的儿子李亨继承 throne并尊其为太上皇。
尽管如此,作为最后一位开创百度盛世的大帝,虽然有功也有过,但总体来说,是一代伟大的君主。司马光评价说:“圣人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乐,即使生活条件简陋也不介意,只是担心自己的生活方式会造成人民负担。而且认为自己比其他人的富贵还要超过,因为他们无法赶上他的时代。不过这种行为只是为了自我满足,同时也是向外界炫耀,不知道外敌已经开始窥视,我们却因此陷入困境。”苏辙则指出:“唐玄宗和宪宗都是恢复大业的人,他们各自面临不同的问题。一方面,他们都是能够从混乱中恢复秩序的人,但另一方面,他们同样不能完成这一点。”
曾经有人评论说,“ 唐明皇做不了好皇帝,一半时间做得好,一半时间就没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