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大奇案背后的勤勉皇帝五点起床16小时全年不停歇
清朝皇帝日常生活的繁忙:从康熙到宣统,239年12000册记载
在清朝初期,由于战乱频繁,对皇帝的日常活动记录并不详细。直至康熙时期,政局稳定,御门听政成为重要制度,每天都有大臣奏事或商讨朝政。在这过程中,大臣们的提问与回答,以及内阁对策,都被记载官员所记录。
自康熙以来,一直到宣统为止,这段长达239年的历史留下了12000多册起居注册。一般来说,清朝皇帝早上5点钟起床后,便梳洗整洁,然后带着后宫嫔妃去慈宁宫向太皇太后、皇太后请安。这一行为体现了他们对祖辈尊重之情。
接着,他们会进行早读,这包括《圣训》和《实录》。《圣训》是前任君王给予臣下的诏令和言辞,而《实录》则是历代君王治国时期的大事记。这些内容不仅教育他们如何治国,也让他们了解历史上的决策与行动。
午餐时间通常在下午两点半开始,在电视剧中,有些故事可能会描绘妃子陪同皇帝用餐,但在真实历史中,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在深宫里选择娱乐活动也相对有限,比如观赏戏曲或者散步在御花园里欣赏花鸟鱼虫。
然而,不论环境如何限制,道光皇帝却以节约开支著称,他甚至禁止摆满膳桌的点心,并且夏季也不允许食用西瓜解暑,只供水饮用。他经常说:“朕不能以口腹之故枉费一钱!”
晚上9点钟,是当时清朝皇帝就寝的时间,但有些勤勉的君主还会在就寝前继续批阅奏折,如康熙、雍正和乾隆,他们不会委托他人代笔批示,因此往往要工作到深夜才完成所有工作。雍正尤其勤奋,每次批阅奏折都非常认真,并且即使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垃圾”奏折,也不会放过,从而显示出他的严谨态度和高标准要求。此外,他对于官员错误写字的问题也毫不放过,即便是在晚间已经疲惫的时候,他仍旧耐心地修改过来。这期间他总共处理了5万余件奏折,每天平均需要撰写1万多字,无疑是一项极大的劳动力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