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联的基本任务洪皓引领风潮
洪皓,字光弼,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任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在金国期间,他以威武不屈的态度,被誉为“宋之苏武”。洪皓生平的高潮是他在金国待制期间,不仅坚持自己的使命,还通过言传身教,将汉文化向北传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与许多女真人。
洪皓被派出使金国议和,但遭到了金人的扣留。他在冷山被流放,并且因其学识和才智,最终得到了完颜希尹家族的赏识,被邀请教授完颜希尹八子读书。在燕京,他见到了昔日好友宇文虚中,并多次劝说他留在金朝当官。但洪皓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使命,对于是否需要交还南宋河南、陕西地条件下的议和问题上,与完颜希尹有过异论。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希尹带领洪皓赶赴燕京,以意欲遣洪皒归宋进行议和。然而,在此过程中,金人内部出现严重分歧,最终导致了对话破裂。绍兴十三年(1143年),金熙宗喜得贵子,大赦天下,允许宋朝使者回归,洪皒与张邵、朱弁等都在被赦之列。
除了政治上的活动外,洪皒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精通经学、史学,也精通诗文词赋,在留金期间写下上千首诗词,其中《鄱阳集》所存数十首,是清新朴实含义深远。他的生活故事,如用桦叶写《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也成为后世传颂的一段佳话。
《松漠纪闻》原书为洪皒留金时所记杂事,由长子洪适整理为正、续二卷,再由次子 洪遵根据生前谈及往事整理补遗。这就是今天所见的《松漠纪闻》,记录了他十五年的经历,以及对于那段历史时期的一些感悟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