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名将陈友定-1368
陈友定,元末著名将领,其生平可追溯至至正中年间(1354年左右),汀州府判蔡公安在清流招募民兵讨伐贼寇时,他应募前往。蔡公安对他另眼相待,命他负责所招募的民兵,并任命为黄土砦巡检。因讨平诸山寨之功,陈友定升为清流县尹。
至正十八年(1358年)五月,天完元帅陈友谅派遣部将康泰、赵琮、邓克明等进攻邵武;同年十一月,邓克明占领汀州后转攻延平,将乐等地。元朝福建行省授陈友定为汀州路总管率兵抵御红巾军。在黄土寨发生激战中,陈友定勇不可挡击败了邓克明军并俘虏了其部将邓益,因此被提升为福建行省参政。
同年十一月,再次遭遇天完军的进犯,在杉关一役中奋力抵抗成功驱退敌军。为了防御再次来犯的红巾军,加紧修筑崆峭岭关寨及南北寨工事。
至正二十年的夏季,大义皇帝自立称帝后,他命大将邓克明再次率军攻打汀州等地。在此期间,一度失守宁化,但最终收复建阳、崇安、浦城等县,并且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有意统治全福建地区。他威迫行省平章燕只不华,被提升为分省官员并掌握八郡之地。
然而,这位农家子弟出身,不识字的历史人物,却也涉猎文史书籍,以五言小诗展现才情。但他的专横跋扈行为引起罗良和其他官员的反感,最终导致罗良被杀。而朱元璋领导的明军逐渐逼近他的根据地,当苏浙地方势力稳固后,即向福建进发,最终在战斗中失败投降,被送往京城处死与其子共赴刑场。这段历史给我们展示了一位曾经以勇猛闻名于世的人物最终如何在混乱而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走向毁灭的地步,同时也是对忠诚与背叛的一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