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悟出当皇帝需借助智慧抢先
李治终于悟出了当皇帝的真谛,一个字:抢!想要王位,就得自己想办法“抢”;想要权力,也要自己“抢”。封建王朝的权力体系应当是皇帝指挥大臣,而不是被大臣所左右。这是历代君王都深知的道理。
当然,李治也明白,从前任皇帝去世之日起,他就开始思考如何成为一位真正掌控命运的皇帝。然而,他在这方面却无功而返,被大臣们牵着鼻子走。他翻阅了父亲李世民留给他的教科书,那些冠冕堂皇的话语全都是高尚的大道理,但对于他来说,这些只是空中楼阁。他苦思良久,却始终无法揭开父亲智慧背后的秘密。他不得不重新审视唐朝历史,看看自己的祖父、父亲是怎样驾驭政局的。
最终,李治总结出了一条原则。在唐朝,要当好皇帝并非易事,它需要靠“抢”!爷爷李渊凭借机遇和勇气,“抢”下了长安;爸爸李世民通过英明决策和军事才能,“抢”到了地盘,然后又顺势夺取了天下的宝座。甚至自己的哥哥们,如承乾和泰,他们也以争夺为生。而自己的登基,也多亏了那些忠心耿耿的人帮忙“抢”来。
李治终于明白,当今之计,只有一个字:抢!想要巩固统治,就必须自己努力“抢单”;想要增强实力,也要自主“拼搏”。那么,又该如何进行这场斗争呢?
为了找到答案,李治进一步回溯历史,不仅限于唐朝。他发现,无论历代帝国,都有五种人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这一过程:
首先,有文才的人。正如他自身经常依赖文臣处理国事,让他们忙碌于国家大计,为大唐稳定提供保障。
其次,是武将。从小接受教育时,他被告诫隋炀帝昏庸无能,却因信任太原留守给予祖父,便引发了太原起义的事迹,这让他认识到武将在政治上的重要性。
再者,是外戚。周宣帝愚蠢错误把兵权交给杨坚后,最终失去了全部,只因为杨坚迅速夺取宇文家的位置,使得周宣德彻底失去了控制。此类故事告诉他,外戚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力量。
然后,还有太监。在东汉末年,以至于后期,其政治影响巨大,他们可以废黜或立宰相,无人敢抗拒,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够有效抵制他们的手段和权威。
最后,就是亲身参与。如果说上述四种手法都不适合,那么唯有亲自动手与时俱进,在内政外交上占据绝对优势,即便面对长孙无忌等人的挑战也不致落败。这就是为什么他需要寻找一群忠诚可靠的人来辅佐自己,以此形成强大的统治集团,以确保自己的地位不会轻易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