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典故故事大全唐高宗悟出当皇帝需抢先一筹
李治终于悟出了当皇帝的真谛,一个字:抢!想要王位,就要自己想办法“抢”;想要权力,也必须自己“抢”。封建王朝的权利系统应该是皇帝指挥一群大臣,而不是被一群大臣指挥。这是历代君王都明白的道理。
当然,李治也清楚,从前任皇帝去世那一刻起,他就在思索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指挥大臣的皇帝。他的思索和努力并没有产生任何结果,他一直在被大臣所左右。
他翻阅了父亲李世民给他的教科书,发现这些书籍就像他做事一样冠冕堂皇,全是高深莫测的大道理。然而,这些对于李治来说实在太过抽象,他天资有限,对父亲的话语猜不透其中隐含的情感。他苦苦思考,究竟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使得他在做决策时总感到束手无策?因此,他不得不重新学习唐朝历史,看看自己的祖父、父亲是如何驾驭这个帝国的。
最后,李治得出一个结论。在唐朝,要当好皇帝并不容易,要靠“抢”!爷爷李渊靠“抢”长安起家,爸爸李世民靠“抢”地盘建功,“抢”地盘后还要再次“抢”到皇位。哥哥们也都是以此为准则,而自己的王位其实也是通过长孙无忌等人帮忙才争取到的。
所以说,当今之计,是怎样进行这场战役?还是说,我们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支持我们?
经过反复考虑和回顾历史,这一次,李治的心中充满了新的希望,不仅局限于唐朝,更有远见卓识。他发现历代帝王为了达到目的,都会依赖以下五种人:
首先,是文臣。这对我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我已经意识到,只需坐着看着其他人忙碌,就能保证国家稳定。而我的文官们,他们掌握着知识与智慧,无疑是我最可靠的后盾。
其次,是武将。我从小就听母亲讲述:“看看隋炀帝,那个昏庸无能的一代君主,他把太原留守这个重责任务交给了你的英雄祖父,然后发生了一系列连环事件。”这一点让我深刻理解到了武将对于国泰民安至关重要的地位。
接下来,则是外戚。我记得小时候,我妈妈经常给我讲述:“你看周宣帝宇文赟,把兵权交给杨坚,最终结果就是杨坚夺走了宇文家的宝座。”这让我明白,在政治斗争中,没有哪个家族可以永远站在顶端,无论多么强大的势力都会有崩溃的一日,因此保持警觉与灵活应变至关重要!
然后,还有太监。正如东汉末年那些弱小而无力的君主,被宦官集团操控,他们几乎失去了控制国家的大能力。而我呢,我虽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我认为应当更加注重自我提升,以便能够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和魅力!
最后,还有个人本身。我从小就听闻:“你的父亲是一位伟大的领袖,有着众多忠诚勇敢的人马跟随,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尽忠。”这样的传统让人倍感骄傲,并激励着每一个人不断追求卓越,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那么,这五种类型中的哪一种最为关键?是否该依赖文臣?或许这样会让我的生活变得乏味;或者依赖武将或者外戚?但如果饭碗丢失怎么办?
显然,最好的选择就是自身力量!然而,我作为一个人,却清楚认识到自己与伟大的父亲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当我仔细思考之后,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拥有亲信团队,可以全面掌控内政外交,那么岂不是能与那些像长孙无忌这样的强者抗衡起来?
因此,即使面临千辛万苦,也必须找到解决方案,让自己站上最高峰,从而确保唐朝江山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