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中有哪些著名的小气鬼他们的趣事又是怎样的呢
古代社会中,有哪些著名的小气鬼呢?他们的趣事又是怎样的呢?
吃个鸡蛋,至于吗?
清代的江宁巡抚汤斌被尊为“理学名臣”,一生以清苦的生活自我砥砺。一天,他查看家中账本,发现上面开了一只鸡蛋,顿时大怒:“我来到苏州还从来没有吃过鸡蛋,到底是谁买的?”下人答说是公子。他便把儿子招来,罚跪在庭下,数落道:“你又不是不知道,苏州物价这么高,能和我们老家的鸡蛋一个价吗?你想吃鸡蛋,就回老家去吧……”
节省粮食,不用担心
唐代时,有位荆州长史夏侯处信,以吝啬闻名。一次有客人来访,他吩咐仆人准备饭食。仆人凑到他耳边悄声问:“要和多少面?”夏侯处信答:“两个人,只需两升面就可以了。”过了一会儿客人告辞,他赶紧喊仆人停止和面,可是不幸的是面已经和好了。夏侯处信很生气,将责怪之词指向仆役,然后命令将已和好的面烤成饼作为工作餐。
太吝啬,不仅损害亲情,也自食其果
五代后汉时期,有位吏部侍郎张允异常吝啬,即使对自己的妻子也不会多给她一文钱。他害怕妻子偷偷拿钱用,就把家中的各种钥匙都别在腰间走路叮当作响。后遇兵变逃难,却因叮当声被捕捉财物不留,只剩空手归家。
儿子的去世,更显得他的冷漠
五代时期的大词人韦庄,其词传遍天下。而他的吝啬,与他的诗一样著名。韦庄每次做饭,都按固定的分量米量柴火,每点肉也不放过任何细节。韦庄有个儿子,在八岁夭折入葬,当母亲为孩子穿上生前衣服准备好遗体,但却被韦庄剥下来,只以孩子曾经睡的旧草席包裹埋葬。而且掩埋完毕,还带着草席回来了。这就是小气鬼们的一些趣事,他们在历史上的轶闻趣闻,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不同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极端的节俭,但同时也无法忽视那种对金钱至上的态度,以及对于生命价值观念上的缺失。此外,这些故事也反映了那段时间内的人类心理状态,它们构成了历史的一个缩影,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那个时代文化特征的一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