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历史故事网
首页 > 战史风云 > 文徵明的后世影响与纪念

文徵明的后世影响与纪念

后世影响

其一,众多文氏后裔与门生,汇成蔚为大观的吴门书派,使文家笔法风靡江南,大有笼罩一代之盛。从周道振、张月尊同纂的《文徵明年谱》中所附《后裔表》与《及门表》来看,文氏后裔中有擅长文艺者及门生各达五十多人,其后裔则跨越明清两代,门生中则有三十余人兼善书法。在文徵明后裔中,文彭、文嘉、文振孟等均非常杰出。

文彭不仅书画继承家风,而且开创吴门印派,成为文人篆刻流派的开山之祖。文振孟则有“书迹遍天下,一时碑版署额与其曾祖相”之誉。这一时期文家笔意风靡江南,此间情形在翁方纲一段题跋中有所反映:“予尝见明初人手迹,每多深得赵书神致,实遥接周驰之后。明中叶,而犹未大变。宋、沈、詹、解虽自成格,而所津逮,无若吴兴之绵远。

直至文衡出山,而江左字体,乃多用文家笔意,不仅赵体。”即使到明末董其昌将松江书风推至巅峰,吴门书派衰微之时,吴中一带的文氏书风仍未被董氏取代。其实董其昌的成功也离不开文徵明对他的影响。

其二,对董其昌的影响。文徵明的书艺风靡江南,影响巨大,但吴门书派至明末却日见衰微。而董其昌在此间崛起为一代大师。董其昌的聪明之处在于不师文徵明之迹,而师文徵明之心,师文徵明之径一力追古人。

董其昌在学书之初即以文徵明为参照与竞争的对象。参阅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我们可以了解了董其昌的评论,研习过晋、唐、宋人法书名帖基本上也是文徵明所研习过的,此外董常以己书与赵孟府相比。这些正是文徵明的学习途径。可见董其昌能在吴门书画衰微之时异军突起,文徵明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

其三,文氏书艺,远播日本。文徵明生平立下三不应的规矩,即“宗藩、中贵、外国”三不应。文徵明书画不肯应酬外国人,恐怕与他痛恨当时楼寇经常从海上来犯骚扰有关。尽管如此,他的书画还是流传海外,以日本的最多,并以书法为甚。这一时期,文徵明的书法在日本得到传播。而当时中国己进入清朝康熙年间,书法专重董其昌时代,至于有清一代,帖学书家并重赵董,而文徵明不与焉。

后世纪念

墓地

文徵明墓坐东朝西,墓道东端的坟冢呈圆形,墓道两旁有石兽和石马。

墓地1982年被评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石碑背后的“文徵明墓重修碑记”记载,1984年维修过一次,2007年省、区和街道共同出资49万元再次维修。

文徵明简介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徵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战史风云 民间故事奇闻异...
一、古镇里的幽灵女郎 在一个古老的小镇上,有着一条被风雨侵蚀的石板街。这里,传说有一个名叫“幽灵女郎”的故事,她的存在成为了这个小镇最神秘的传说之一。 二...
战史风云 中国民间故事公...
我将讲述一个关于武则天时期的故事,涉及到一位名为净满的高僧和裴怀古这两位历史人物。在那个时代,恒州鹿泉寺的净满因其高超的道行而受到其他僧人的嫉妒。有个不明...
战史风云 啦啦啦中国日本...
啦啦啦中国日本韩国免费高清电影电视剧资源大全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观看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变得更加便捷。互联网上的各类平台和网站提供了大量的免费高清视频资源,让...
战史风云 北宋官员高薪历...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宋时期的官员俸禄之高,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是少有的。在《宋史·职官志》记载中,宰相、枢密使一级,每月俸钱三百千(即...

强力推荐